农业现代化辉煌五年系列宣传之四十五广东省

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谱写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广东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回顾

  清晨的阳光透过淡淡的薄雾,倾斜地洒在农田上。一大早,连樟村的陆国结像往常一样,步行5分钟,前往距家不远的连樟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班。在这里,他一个月可以轻松挣得~元。作为曾经的低收入者,陆国结一家的收入基本靠耕田以及种植的少许麻竹笋,生活比较困难。如今,陆国结的田租给了产业园,每年有分红,同时自己又在产业园上班,每个月领工资,对此陆国结感到很满足。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每天可以见到的一幕。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英德市连樟村视察时说“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在视察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充分发挥粤东西北地区生态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创建了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以连江口镇连樟村为核心区,包括连江口镇、下石太镇和黎溪镇,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优质蔬菜、生态茶叶等主导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万元、市县统筹万元、社会资本投入1亿多元,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补短板、强弱项”的原则,着力打造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科技创新相融合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据了解,在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像陆国结这样的低收入群众并不在少数,随着产业园的落地,接二连三扎根连江口镇,连樟村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家门口让乡亲们就业,生活越过越好,实现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一、全面建设产业园,实现广东农业布局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大力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推动广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解决广东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广东农业“十三五”最大的手笔和亮点。—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一县一园”为重点,截至年8月,全省已创建14个国家级、个省级、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粤东西北地区优势产区产业园每个奖补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粤东西北地区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奖补省级财政资金万元。

  三年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全省主要农业县的全覆盖,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初步布局了“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热火朝天建设产业园的场景随处可见。

  据统计,截至年11月底,粤东西北地区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49亿元,其中,二三产业产值总和超过一半。产业园内农业企业数量达到个,品牌数量(含企业自有品牌)个,其中新增品牌个。吸引返乡创业人员数2.55万人,辐射带动农民就业人员数万人,园内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全县平均水平24.6%,累计联结带动贫困户7.18万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91元。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效果明显,省级财政资金撬动比达到1∶4.36,共撬动多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有力地推动广东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二、大力建设产业园,托起广东农业现代化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全力推进,积极协调省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交通、科技、金融、电力等部门,整合资源、积聚要素、合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通过挖潜力、补短板,基本实现了广东农业现代化“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的目标要求。

  年至今,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省农业现代化进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产业园积极把推进工业升级的“园区模式”移植到农业发展中,聚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等现代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形成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正在建设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有粮食产业园20个、生猪产业园9个;岭南水果、水产、蔬菜、茶叶、南药、家禽等15种岭南特色省级产业园个。特别是年以来,全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以生猪产业园引领推动全省新建、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个,全部建成达产后存栏生猪5.4万头、母猪.6万头。通过突出粮食、生猪、蔬菜、水产、家禽等重要农产品产业园建设,保障了广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守住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如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建设完成后,实现新增高质量生猪产能万头以上,全市生猪年出栏量超过万头;生猪现代化屠宰加工产能超过万头/年,引入世界强普洛斯发展冷链流通。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农产品加工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求每个产业园必须建设不少于50亩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作为产业园的核心区。作为产业园责任主体的县级政府必须安排至少50亩的建设用地,或者利用市场主体自有建设用地用于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建设,这个措施大大地补齐了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业价值。例如,在大埔蜜柚产业园建设中,政府建设专门加工物流区,使入驻产业园的大埔柚通柚美公司能够进行柚果精深加工,公司从柚皮糖、柚子茶到柚子精油、香皂,不断“解锁”柚子身上的“密码”,目前企业已研发柚子产品种类有60余种,“当前,大埔柚通柚美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与研发,把1吨鲜果元的价值,衍生为13万元,达到约30倍附加价值,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该企业负责人傅曼琼告诉自豪地说。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广东省农业进行了“补链”“强链”,初步补齐了广东农业各产业加工、流通的短板,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现代农业价值链,每个产业园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呈现出广东农业现代化欣欣向荣的面貌。

  三、革新观念,让广东农业现代化走得更稳更远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大手笔投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使全省人民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看法,对农业认识产生了积极重大转变,现代农业普遍被认为是朝阳产业,使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更加具有吸引力,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永久的动力。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产业园大笔投入建设使大家看到,财政投入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吸引更多的人才参加到乡村振兴中来。产业园省级财政资金撬动比达到1:4.36,—年省级财政投入75亿元共撬动社会资本多亿元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来。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农林水务事务支出总额达到.68亿元,比年增长17.83%。

  二是产业园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使大家对现代农业的概念上有了革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种植或者养殖的现代化,更是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是包括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旅游等多环节结合新的产业发展业态、模式和链条,通过这种产业多环节的融合发展,可共享整个产业发展的红利,增加种植或者养殖环节的效益。各地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规划中做好空间预留和布局安排,在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用地。年全省土地利用计划,省级预安排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家庭手工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等6类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三是推进产业园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体会到品牌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全省产业园区已创建农业品牌(含企业品牌)个,比入园前新增个,打造了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英德红茶、梅县金柚、凤凰单丛(枞)茶、台山大米、翁源兰花、高州荔枝、新会陈皮等品牌价值分别达到.9亿元、.6亿元、.8亿元、83.8亿元、63.7亿元、54.7亿元、32.3亿元,“老广的味道”走向全国和世界,产品价值大幅提升。如高州市荔枝产业园引进了京东超市、淘宝每日优选、天天果园等1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了“强牌”“丰盛”等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本地龙头企业,“大唐荔乡”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在今年荔枝丰收而且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荔枝收购价比上年增长40%以上。

  四、联农带农,让广东农业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联农带农机制,让小农户参与到大市场的竞争,分享到市场良性竞争带来的利益,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使从业人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大家共同致富的过程,树立了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坚强信心。明确省级财政10%的补助资金,用于鼓励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联结带动农户,构建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保障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返聘务工等形式,让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把产业发展落到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相对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这是广东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政策的“落脚点”。

  年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连南稻鱼茶产业园,稻穗飘香、稻鱼正肥,依托稻田养鱼这种立体生态种养的农耕方式,打造出“稻田鱼+旅游”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方式,与农民构建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参与园区建设并已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农户达户,其中紧密型户、松散型户、辐射型户,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的20%以上,农户收入大幅度提高,稻田鱼被誉为“致富鱼”。

  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是有名的“柚子村”,年,占地亩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落户大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廖建明带领下,村里多户村民采取股份合作抱团取暖,联合28家合作社成立合作联社,入驻现代农业产业园。如今,在大黄村,一地多“金”成为现实,村民可获得种果销售、股金分红、务工薪金等多份收入。目前大黄村示范带动多户种植户加入合作社,辐射全村98%的村民种植多亩柚果,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广东省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衔接,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5%以上。”作为产业园的绩效目标之一,使联农带农机制得落地有了强有力得抓手。据统计,—年创建的个产业园共吸引返乡创业人员2.55万人,吸纳农民就业32.95万人,辐射带动农户61.9万户,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元,比产业园建设前增长了20.02%。累计联结带动7.18万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91元。

  五、科技赋能,给广东农业现代化插上起飞的翅膀

  没有科技的现代化就说不上农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主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这是产业园发展的动力所在。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广东把科技推动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明确要按照“依托大企业、依靠大科技、推进大融合、做好大服务、做强大品牌、打造大产业”的思路,着眼长远谋划布局,做大做强我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在产业园建设鼓励财政资金在科技和信息中的积极使用,建立产业园专家服务团队联系制度,大批的先进科技运用到主导产业发展中,提高了主导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使科技变成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院校,组建科技服务团队,主动对接服务产业园,每个产业园对接3~4个专家团队。广东省农科院采取“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模式,组建个专家服务团队,签订产业园科技支撑服务协议份,开展55项科技攻关,解决40多个关键核心技术,转化33项科技成果。华南农业大学组建72个专家服务团队,累计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49份,与温氏集团等产业园相关主体共建科教服务平台27个,承担技术服务项目81项。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自主研发新产品48项、新技术20项,引进新产品、新技术5项,相关成果获得授权专利26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项,发表专业论文余篇,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如今,各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里,随处可见现代化的科技元素身影:广州市从化区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技术团队,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协同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花卉产业园培育出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广东省翁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了广东(翁源)兰花研究院。云浮市云城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与省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联手,加快南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取得突破,产业园内企业广东银田公司基地获得“省级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称号,广东小阳公司“优质牛大力GAP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广州市南沙区引入中国农业大学及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力量,推进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南沙)产业研究院筹建工作,合力打造智慧渔业,南沙区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已实现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成为智慧渔业领军企业。

  六、政策保障,高位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咬定目标不放松,强化“五个坚持”,久久为功,通过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广东农业现代化,取得这样一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动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各市县落实“园长制”,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园建设工作,形成省市县齐抓共管良好局面。梅县金柚产业园成立了以区长为园长的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办公室,有专职人员7人,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产业园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办,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并把产业园建设列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范畴。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出台支持产业园建设21条政策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建设指导意见、资金管理办法、建设指引、绩效评价、验收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形成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1+N”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园总体目标、建设任务,从用地保障、财政金融支持、税费减免、流通和品牌建设、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科技与人才等方面,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厅领导和主要处室挂钩联系产业园建设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督促指导,做好跟踪服务。省财政厅统筹保障资金,加强资金监管。省自然资源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加大产业园建设用地指标支持力度,采取点状供地模式支持产业园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将产业园核心区列入通“四好农村路”建设范畴。省科技厅派出科技特派员加强产业园技术指导。省税务局、南方电网等部门为园内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各地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在财政和项目融资上给予扶持,在用地、用水、用电、人才引进上予以优惠,全面推进产业园建设。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首先是创新省级财政投入方式。省级补助资金由过去层层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转为直接拨付到实施主体(企业),减少拨付层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其次是下放管理权限。实行“三个清单”管理,制定鼓励清单、允许清单和负面清单,由县政府确定项目立项和审批资金使用方案,企业设立专账(专户),自主开展园区建设和资金使用。最后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由牵头实施主体制定资金使用方案,鼓励支持各类主体投资,吸引温氏集团等大型企业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金融机构签署服务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增加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园建设,省农业银行对产业园的贷款规模已超过亿元,服务客户1.7多万户。

  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门正在总结经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主动作为,细化举措、强力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将每个产业园都建成精品园、标杆园,示范带动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是产业园建设责任主体,进一步落实“园长制”,压实主体责任,把产业园作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主要抓手和重要平台,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投资力度、财税优惠、金融服务、用地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加强经验总结,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产业园工作,把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出去,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展望“十四五”,广东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园建设,压实各级主体责任,落实“园长制”,把产业园作为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主要抓手和重要平台,统筹推进,切实履行园长责任。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统筹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相关部门要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用地保障等方面同向发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将每个产业园都建成精品园、标杆园,把产业园建设做出影响,做出品牌,使得广东农业现代化丰富多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0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