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级诊疗平台要求
分级诊疗平台(双向转诊系统)是基于某某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标准数据接口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平台数据接口进行转诊数据的交互,医院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在病人转诊的同时,医院的医院专家门诊、检验检查、住院病床的预约。医共体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信息、检验预约、病床预约及转诊病人诊疗信息的共享。
投标人设计的分级诊疗平台(双向转诊)功能要求如下:
(1)转诊流程管理,医院转诊流程的管理,实现流程的制定、监督及统计分析管理。
(2)值班系统,实现双向转诊值班管理、流程制定及分析。
(3)数据流转管控,实现健康档案、医疗诊断、体检信息、检验检查信息的流转管控,确保数据安全、准确传递。
(4)门诊转诊
门诊转诊主要功能包括患者上转、上转审核、患者接收处理、结果反馈、病历上传等。
1)患者上转:支持基层医生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嵌入的上转申请功能填写上转申请单。上转申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联系电话,转出机构,接诊机构,转诊原因,转诊申请日期等。上转功能包括转诊申请单填写、转诊申请撤销等。
2)转诊审核:转诊管理人员接到转诊申请后进行转诊审核,审核通过后,医院发送转诊申请。审核不通过,将审核结果及不同原因反馈给转诊医生。
3)患者接收:接医院,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接收或不接收患者。
4)结果反馈:医院如果接收患者,则将就诊医生、就诊时间等安排信息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如果不接收患者,则将拒绝接收原因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系统提供结果反馈提示功能。
5)病历上传:上转机构将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实时上传至双向转诊系统,供转入机构调阅。
(5)住院转诊
住院转诊主要功能包括住院患者上转、上转审核、患者接收处理、结果反馈、患者下转、病历上传等。
1)患者上转: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通过门诊或住院医生工作站嵌入的上转申请功能填写上转申请单。上转申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卡号,联系电话,转出机构,接诊机构,转诊原因,转诊申请日期等。
2)患者下转:医院完成患者住院治疗后,将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发出下转申请。
3)转诊审核:转出机构管理人员接到本院医生转诊申请后进行转诊审核,审核通过后,向转入机构发送转诊申请。审核不通过,将审核结果及不同原因反馈本院医生。
4)患者接收:接到转诊申请的转入机构,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接收或不接收患者。
5)结果反馈(回转单):转入机构如果接收患者,则将住院安排信息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反馈给转出机构。转入机构如果不接收患者,则将拒绝接收原因反馈给转出机构。双向转诊系统提供结果反馈提示功能。同时也提供回转单撤销功能。
6)病历上传:上转或下转过程中的转出机构将患者在本院就诊的病历信息上传至双向转诊系统,医院调阅。
(二)远程会诊中心
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实现远程会诊申请、远程会诊、治疗措施、会诊评价等功能。会诊过程中,专家可查看患者的申请信息、病历、检验检查报告,健康档案、DICOM原始影像等信息,为会诊专家能够更准确的出具会诊意见提供支持。
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
1、远程会诊申请
远程会诊申请系统应实现门诊会诊申请单;住院会诊申请单的功能需求。
通过网络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将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处方、医嘱、检验检查报告单、住院病案、出院小结等各种非影像的信息进行远距离共享交流,同时专家与异地的患者以及医生通过视频设备进行面对面的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
2、申请医生查看列表
申请医生查看列表系统应实现查看申请单;修改申请单;进入会诊室;消息提醒进入会诊室;查看会诊报告功能需求。
3、分诊列表
分诊列表应实现门诊会诊分诊列表;门诊会诊分诊;住院会诊分诊列表;住院会诊分诊的功能需求。
4、上级医生接诊列表
应实现门诊会诊分诊列表;住院会诊接诊列表;进入会诊室;填写会诊报告;查看会诊报告的功能需求。
5、远程会诊室
远程会诊室应满足视频通话;查看会诊申请单;查看患者健康档案;查看患者今日检查数据;查看患者今日检验数据;填写会诊意见的功能需求。
(1)会诊管理
用于会诊过程管理和控制,应包括会诊申请、会诊安排、会诊提醒、诊疗档案预备和调转、会诊开展、会诊审计、会诊费用核算、会诊结束处理等功能。会诊申请是指由主管医生填写电子会诊申请单,注明病案及会诊要求。在会诊系统中,可以进行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申请、会诊专家资讯查询、专家会诊申请、专家会诊取消、专家会诊申请的答复等功能。
(2)会诊安排
系统自动根据患者需要进行会诊的迫切程度以及参与会诊的专家的排班信息,对已有的会诊申请进行排队,以便患者能够接受及时地治疗,不致耽误病情,又可节省参与会诊的专家的工作时间,达到效率和代价的平衡。
(3)会诊开展
远程咨询会诊的关键环节。医院确定会诊时间后,通知求诊方,在会诊时同时启动视频软件和其他通讯软件,专家对病人及主管医生进行问询,并对该病进行分析讲解,展开讨论。
(4)会诊审计
记录会诊的整个过程,应包括通话记录、视频录像和检测检查过程。会诊审计不但可以作为会诊重要过程事情的凭据,还可以帮助医生回顾整个会诊过程,以提高业务水平。
(5)会诊结束处理
会诊管理子系统将保存本次会诊的重要信息,并控制数据交换服务完成数据的传送、存储、归档等工作。
(6)视频会议管理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使不同会场的实时现场场景和语音互连起来,同时向与会者提供分享听觉和视觉的空间,使各与会方有“面对面”交谈的感觉。在专家会诊中用于沟通患者(包括求诊方医生)和专家双方。在会诊时间,专家与患者(包括求诊方医生)医院内设置好的会议室,通过音频视频设备以及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交流,会诊双方实现基于实时音、视频的互动联系。
6、远程会诊结束管理
支持保存本次会诊的重要信息,并控制数据交换服务,完成数据的传送、存储、归档等工作;
7、远程会诊机构管理
支持对参与远程会诊的机构进行管理,包括机构的建立、撤销等操作;
8、远程会诊科室管理
支持对远程会诊中心的科室进行管理,包括科室的建立、撤销等操作;
9、远程会诊人员管理
支持对参与远程会诊的人员进行管理,包括基层医生、分诊员、会诊专家的创建、删除、授权等操作;
10、远程会诊权限管理
支持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进行分级授权;支持对于不同的角色进行功能授权;
(三)远程影像诊断中心
建设远程影像中心,实现某某县医共体成员单位影像诊疗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我县病人影像资料(放射、超声、内镜等)在医共体成员单位的集中存储。实现患者资料、检查信息、图文报告等信息的集中归档管理。
系统应包含以下功能:
1、基础管理
集中阅片:实现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影像诊断协同(会诊、托管、转诊等)。通过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可实现跨医疗机构的影像阅片远程会诊,支持“低层拍片,高层阅片”的会诊模式,以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资源。
患者主索引服务:建立患者主索引系统,实现区域内的病人唯一标识,为病人就诊信息在区域内的共享建立基础。
中心端文档注册系统:提供影像诊断中心端为每个共享文档建立中心端索引并提供查询服务。
文档注册服务:收集、医院PACS提交的元数据信息,记录患者检查的影像、报告等数据在数据仓库中存储的位置或唯一ID,以便日后检索。
文档索引查询服务:根据注册中心提供的检索条件,文档注册系统将患者的影像、报告、申请单等的信息列表返回。
远程影像数据中心:全县所有的影像和报告在存储中心进行注册,并存储索引信息。整个影像数据的存储和交换遵守“近期分布、集中备份、按需提交、跨院共享”的模式。
2、远程影像转诊申请
下级医生能够对远程影像转诊进行申请。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如果遇到不能确定诊断的影像可以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医院的影像医生申请阅片,由医院医生出具报告。
3、下级医生查看列表
应包含查看申请单;修改申请单;查看影像;查看报告;查看驳回原因;撤销申请;查看健康档案;查询等功能模块。
4、报告医生查看列表
应包含书写报告功能;查看申请单;查看影像;视频通话;查看报告;书写报告;驳回申请;查看健康档案等功能。申请信医院本身业务系统,医院医生可以直接在pacs系统中查看影像并出具报告。
5、医生书写报告
应包含提交报告;撤销提交;保存等功能。医院医生作出报告并审核通过后通过平台将报医院,医院医生可以直接打印报告并根据报告信息给患者继续治疗。
6、审核医生查看列表
应包含打开报告页;查看申请单;查看图像;视频通话;审核报告;预览报告;解除锁定;查看健康档案等功能。
7、审核医生审核报告
应包含撤销审核;审核通过;驳回报告;保存等功能。
8、消息提醒
下级医生申请后上级医生会收到提醒消息,审核完成后下级医生会收到提示消息,提示审核完成。
9、视频通话
报告医生在报告列表选择一条数据发起通话,所选数据对应的申请医生会收到视频邀请,接受后双方可进行视频通话;审核医生在报告列表选择一条数据发起通话,所选数据对应的申请医生会收到视频邀请,点击接受双方可进行视频通话。
10、统计分析功能
支持医生工作量统计、报告数量统计、技师拍片质量统计等各种统计分析功能;
11、数据共享服务
支持县域内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所有影像数据的共享;支持检查结果互认;
12、权限管理服务
支持对医共体各级成员单位进行分级授权;支持对于不同的角色进行功能授权;
13、机构管理服务
支持对医疗机构的建立、撤销、合并、拆分等操作;支持对影像中心的建立、撤销、合并、拆分等操作;支持对机构级别上、下的变动调整;
14、远程B超功能要求
14.1远程B超转诊申请
下级医生能够对远程B超转诊进行申请。基层医疗机构在进行B超诊断报告时,如果遇到不能确定诊断的B超,可以通过分级诊疗平台医院的B超医生申请阅片,由医院医生出具报告。
14.2下级医生查看列表
应包含查看申请单;修改申请单;查看B超影像;查看报告;查看驳回原因;撤销申请;查看健康档案等功能模块。
14.3远程B超应包含报告医生的查看列表、打开报告单,审核医生的查看列表、打开报告单等
14.4远程B超消息提醒
下级医生申请后上级医生会收到提醒消息,审核完成后下级医生会收到提示。
14.4动态B超图像
在视频通话的同时,上级医生可以查看下级申请方的动态B超图像以及通过视频查看技师的手位操作,协助技师采图。
(四)远程心电中心
远程心电中心能够与各基层心电系统、HIS、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系统等实现无障碍连接,并可以直接从HIS系统中获取预约心电图电子申请单,医院心电图检查流程:电子申请、预约、计费等,不再需要人工录入患者信息,所获得患者信息只用于直接心电图采集,后期编辑、分析后的诊断报告可以通过心电信息系统发布,也可以在HIS、电子病历系统中查询心电图电子报告,并且支持心电图的实时动态回放。
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远程心电信息共享
在远程心电中心系统中应提供专家会诊服务、数据监控、远程心电监控等服务。
患者信息共享:基于某某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应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传输。上级医生通过查询患者在全县内的历次诊疗信息和数据,便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诊疗信息共享: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患者的诊疗信息应与健康档案同步,便于居民健康信息在全县范围内共享。
在诊断中心内部实现心电检查流程的优化,向下实现对乡镇卫生院、基层社区提供心电诊断服务,向上实现心电检查数据在区域内的数据集中和共享
专家会诊服务:在诊断中心疑难的病历,可以通过系统的专家诊断服务,实现区域内的心电专家会诊。
专家可以下载原始数字心电数据,实现区域系统之外的交流。
数据监控:对心电图诊断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实现管理部门对设备、病人、医生、检查报告的监管。
2、远程心电报告
心电浏览主要用于从数据中心调阅心电及心电诊断报告,具备对调阅的心电进行后处理,心电标注,测量,打印等功能。
(1)完成正常的心电检查流程,数据格式标准公开。
(2)可接收和显示多种设备的心电图像。
(3)可通过网络进行心电数据快速查询与调阅。
(4)可显示病人检查的基本资料。
(5)支持智能化、模板化、个性化的诊断模板管理。
(6)支持危急值管理流程。
(7)支持数据跟踪功能。
心电图浏览:从数据中心调阅心电及心电诊断报告,具备对调阅的心电进行后处理,心电标注,测量,打印等功能。
心电诊断:可以实现数据接收、心电波形显示、报告编辑,以方便临床专家及时获得心电原始数据并实现远程诊断支持。
心电格式转换:提供心电格式转换功能,可以输出为XML、PDF、JPG。
3、远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
实现远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更加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
4、心电报告发送
支持心电报告发送,基层医生能够查看心电报告。
心电报告查看:报告医生发送完诊断报告之后,基层医生可以查看相关的诊断内容。
5、统计分析
应提供远程心电数据统计、费用统计分析功能。
(五)远程检验中心
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作为全县检验数据中心,以县域内医共体成员单位检验科为节点,建立覆盖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检验信息网络,支持全县范围内病人资料、检验资料的全面共享,实现下级机构对检验资源查询和预约以及对预约任务的查询与管理,从而针对未开展特定检验项目的医疗机构予以检验业务支撑。
建立远程检验中心,整合检验设备、检验人员等优良资源,提高实验室设备日常利用率,实现临检资源的共享。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可以向上级检验中心申请进行开展不了的检验项目,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或者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向上级检验中心提出检验申请,申请时生成条码并打印。
建立综合能力较为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间的送检管理、检验申请、检验结果回传、检验结果共享调阅、检验质控等一整套检验业务协同服务流程。实现委托检验,医院可以实现检验项目的预约。
具体功能如下:
1、送检申请
临床医生在开检验项目时,需要选择外送的项目,检验科室医技人员采集标本后进行条码打印。支持检验资源的投放、申请、标本的采集与打印、送检、接收以及报告全过程的管理。
医院医生根据申请单中的条码和样本信息对患者进行采样并进行规范存储,此过程中需要患者根据检验项目在医院进行缴费。标本需要及时送到医院检验中心。检验中心经过核对确认样本后进行检验,结果出来后,检验报告经过审核后通过平台医院,医生可以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或者电子病历中查看检验结果,医院可以直接打印报告给患者并根据报告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
2、检验预约
提供检验项目预约功能,能够让医院为患者申请检验服务资源,患者转诊后可以直接去医院进行检验。
3、报告查询
申请机构在申请完项目,检验中心出完报告后可以查询相应报告,能够显示报告表。
4、报告打印功能
乡镇卫生院通过区域检验中心调阅患者检验报告,将报告下载打印给患者,同时可发布乡镇卫生院医生工作站,供医生工作站调阅查看。其他医疗机构也可通过平台查阅患者检验报告。
5、统计分析功能
支持送检数量统计、报告数量统计等各种统计分析功能。
6、数据共享服务:
支持县域内所有检验数据的共享;支持检查结果互认。
7、权限管理服务
支持对县域内各级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分级授权;支持对于不同的角色进行功能授权
8、机构管理服务
支持对医疗机构的建立、撤销、合并、拆分等操作;支持对检验中心的建立、撤销、合并、拆分等操作;支持对机构级别上、下的变动调整。
(六)业务协同应用
通过定时获取某某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档案信息,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计划生育等信息,允许各医疗单位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访问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区域内部的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
与平台之间建立信息触发机制,通过前置机系统设置业务协同规则,在业务发生时,向对方发送协同申请,完成数据交互,实现与某某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业务协同。业务协同内容需包括基本公卫服务、药品保障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
在某某医院、乡镇卫生院与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等业务条线的业务协同、业务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