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派新闻」
驱车行驶在韶关翁源县坝仔镇蓝河村的乡村道路上,沥青混凝土路面蜿蜒向前将各村小组连通,硬化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依托道路体系和设施的完善及整治提升,蓝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江尾镇南塘村平整笔直的公路。翁源县交通运输局供图
蓝河村的蝶变,是翁源县成功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翁源县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促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步上快车道。
建好养好农村路,交通网络“壮筋舒骨”
驱车飞驰在翁源辖区内,一条条高速公路穿山跨河,汕昆高速、武深高速、韶新高速建成通车,与京港澳高速公路交会贯通,交织成了“三纵一横”高速公路网络,使翁源县成为了粤北地区名副其实的高速交通枢纽县。
漂亮的彩虹公路增添了坝仔镇珍珠村的魅力。翁源县委农办供图
翁源县抓住有利时机,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在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上持续发力,不断畅通、延伸道路交通系统的“毛细血管”,促进全县交通路网“壮筋舒骨”、丰富版图。
据了解,近年来,翁源县共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公里,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工程12.2公里、窄路基路面拓宽工程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截至年9月底,翁源县完成了“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目标任务公里,实现全县建制村%通硬底化路,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路。
“路通了,管好、护好道路是关键!”翁源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翁源县全面落实“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基本建成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持续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道路安全管理,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目前全县农村公路管养里程公里,其中县道公里、地养省道22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列养率达到%。
一路风光好景,美丽乡村“点绿成金”
从武深高速坝仔收费站下高速,坝仔镇的金星村、珍珠村、蓝河村,江尾镇的连溪村、南塘村、松岗村,一个个美丽又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新农村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点缀在省道线上。放眼望去,一村一落皆美景,处处道路齐整、白墙黛瓦、水清岸绿,金星村的旧时光氛围、蓝河村的茶文化、松岗村的兰花……每到周末、节假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美丽乡村、感受乡土气息。
近年来,翁源县充分利用省道六坝线段沿线兰花、九仙桃等优势特色农业,以及湖心坝、八卦围等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村落和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沿线道路美化提升以及景观节点和驿站打造,推动沿线公路环境绿化美化与田园风光、红色景点、特色产业等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兰乡古韵”廊线旅游精品线路。
来乡村旅游、休闲的人多了起来,也为农村的休闲餐饮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连溪村郑桂林抓住时机,做起了休闲餐饮。他创办的“连香楼”每到饭点都异常火爆。无独有偶,南塘村利用客家围楼做的餐饮也是宾客如云。
从翁源县委农办了解到,“兰乡古韵”廊线各村都借着“四好农村路”的通达,利用兰花、九仙桃、三华李等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如蓝河村引进胜龙名茶生产基地,打响了珠江源茶叶品牌;良星村打造了户美丽庭院及兰花文化长廊,发展兰花经济、民宿经济。“四好农村路”成为了致富路、幸福路,让群众享受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特色产业沿线腾飞,成就“兰花第一县”
在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宽敞笔直、整洁平坦的沥青路交织于坝仔和江尾两个镇的各个产业基地之间,像一条条丝带通向四面八方,也为兰花产业的发展夯实了交通运输基础。
“道路修好之后,作为兰企,无论是转运兰苗、出货,时间和人工成本都大大降低了。”广东全美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年辉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翁源县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契机,实施“农村公路+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路、乡村振兴路,畅通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城乡物流体系,为兰花、蚕桑、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近五年来共硬底化约45千米,修复道路10千米,为兰花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当前,全县兰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值超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和行业的“领跑者”,享有“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兰花第一县”的美誉。
接下来,翁源县将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着力打造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争当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范永敬
谢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