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成小珍)笔墨诗书,兰室留香,兰韵德风,情系中华!5月18日上午,《朱德与兰花专题展览》(以下简称“兰花展”)在广东韶关市翁源县中国兰花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多幅珍贵文献图片亮相。
“爷爷一生爱兰、养兰”
兰花展由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主办,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图像研究中心、广东省(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宏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展期10天,将持续至5月27日。开幕式上,朱德兰花足迹纪念地创新联盟宣布成立并揭牌。
朱德的祖籍是广东韶关,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年),朱德家族七世祖朱仕耀携家眷从广东韶关入川,先后迁到四川广安龙台寺、仪陇乐兴溪,后移居仪陇县马鞍场琳琅寨。朱德嫡孙、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和平少将在致辞中说,踏上翁源这片热土,倍感亲切:“爷爷一生爱兰、养兰,他崇高的人格风范就像兰花一样质朴高洁。”他表示,展览在翁源隆重开展,把韶关和红色仪陇紧紧联系在一起,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忆斯人、感斯事、承斯德,是对朱德之德文化和兰文化的最好传承。”四川仪陇县委常委、朱德故居管理局局长邓成功说,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提出了“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倡导兰花商品贸易的经营理念,“养兰花不仅能怡情,更能为国家出口创外汇。”“他(朱德)常说,兰花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供少数人玩赏,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写《逛花市》赞“人遇丰年花也富”
兰花展以“兰韵德风情系中华”为主题,展出了多张图片,分三部分:朱德生平历史篇、幽兰寄情篇、国风礼赞篇,展示了朱德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终身的伟大历程和卓越功勋。其中,“朱德生平历史篇”分热血救国、天涯问道、坚守初心、浴血抗日、人民的光荣、革命到底六个部分,展示了朱德从一个佃农之子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的伟大历程;“国风礼赞篇”,展示了朱德思想和精神风范,与中国传统兰文化相得益彰。
朱德特别喜欢种植兰花,他一生寻兰、养兰、种兰达数万盆,分赠给国际友人以及国内有关植物园、公园。“幽兰寄情篇”,展示了朱德在13个省市留下的兰花足迹,包括朱德吟兰诗词、兰圃题名、题词、视察各地兰圃的历史图片等。据介绍,朱德在各地调研之际,指导地方采兰种、建兰圃、推兰艺、办兰展,较早推动国兰原生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通过一株株兰草传递给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朱德留下了30多首兰花诗词,如《咏兰》、《杭州杂咏》等,其中一些和广州有关。“白云山上见森林,松橘同栽占路寻,越秀圃兰香十里,名花新饰五羊城”,这是年1月14日,朱德游白云山后写下两首七绝之一—《游白云山》。年3月3日,朱德游览了越秀公园后题诗《游越秀公园》,“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花市名扬海外,每年的迎春花市热闹非凡。年2月8日,朱德参观广州花市后写下了诗词《逛花市》,展品中有手迹稿的印刷版,“牡丹原自北方来,恰是春节朵朵开,人遇丰年花也富,梅兰桃桔满街排”,字词间一片喜气。
红色文化绿色动能
兰花展是朱德与兰花研究课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该课题于年10月启动,课题组人员先后奔赴十多个省市开展调研,搜集史料,采访当事人或见证人,拍摄影像图片资料,以考证朱德兰花足迹历史资料及图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展览大纲的编写和审核,均经上报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审批通过。
翁源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兰花生长。据翁源县委书记黄令遥介绍,翁源自年引进台商种植兰花以来,历经二十余载坚守、耕耘,全县兰花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年产值超15亿元,国兰种植面积为全国之最,产品远销国内外,是“中国兰花第一县”。黄令遥说,展览首展在朱德元帅祖籍地举办,这是韶关人民对朱德的深情缅怀。“活动将成为弘扬朱德崇高思想品德、传播高尚兰文化和德文化的重要平台,将进一步促进翁源兰花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当天下午,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翁源县相关单位共多人参加兰花产业与乡村振兴交流会,为弘扬伟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先进文化,培育乡村文明献智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