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闲云,居宅小园,菜地竹林,禾熟果香。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韶关系列活动举办之际,坐山望水、明朗宜人的粤北乡村,吸引了一个个回归故土的游子,投资兴业的乡贤,共庆丰收的游人。
纵览韶关个行政村,随着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的深入实施,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计创建打造干净整洁村个、美丽宜居村个、特色精品村61个,干净整洁村以上的共计个,干净整洁村达标率达87%以上,成功打造了翁源县“兰香古韵”廊线等一批“四沿”区域美丽乡村示范带。
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新源组整治后焕然一新。龙全明摄
“拆”字诀:“抓管控”释放农村空间
“你们家那间破旧泥砖房拆了吧?拆了可以建花园。”——在韶关南雄市珠玑镇洋湖村,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破烂不堪的泥砖房,曾是危及安全、影响村容村貌的症结所在,年6月下旬全市掀起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工作热潮之际,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传兵等党员干部时常挨家挨户和村民们做思想工作。
南雄市灵潭村。张焱旻摄
随着韶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汛减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部署,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工作,粤北乡村也随之发生了美丽的蝶变。如今的洋湖村,白墙灰瓦,花草凉亭,还发展了小龙虾、光伏发电、阳光玫瑰葡萄等产业。
在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工作的“小切口”里,“坚决拆、带头拆、精准拆、稳妥拆”成为释放农村空间的“拆”字诀。
为“坚决拆”,韶关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带头拆”,全市建立“社区(村委)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做到带头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带头拆除自家破旧泥砖房、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做好亲朋好友思想工作、带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五个带头”。
为“精准拆”,全市按照“先拆、缓拆、慎拆、不拆”四种类型实现精准拆除,加快推进《韶关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坚决落实《韶关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指引》《韶关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为“稳妥拆”,全市建立健全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依法处置、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工作机制,扎实抓好清拆后半篇文章。
截至年8月底,全市拆除破旧泥砖房73.91万间、.49万平方米。
“整”字经:内外兼修提升乡村“颜值”
穿行于岭南群山下,澄净三江畔,可见人居环境“提档升级”、人文底蕴不断活化的乡村已“串珠成链”。位于翁源县“兰香古韵”廊线的坝仔镇珍珠村,全村道路硬底化,污水处理全覆盖,人行绿道及单车道新建于此。该村共拆除破旧泥砖房多间,拆除面积平方米,为发展“一酒、二兰、三鱼”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翁源县连溪村。张焱旻摄
在全市抓整治、抓整体的“整”字经里,各乡村也不断内外兼修,提升“颜值”。全市注重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工程,优化“三清一改”内容,强化多领域专项整治。其次,深入开展“十大樟树王、榕树王、银杏王和最美樟树林、银杏林”等评选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约1.5万个。
为实现全域谋划、整体推进,韶关以“一盘棋”提升乡村风貌,推动“一处美”到“全域美”。
在串点连线上,实施0个自然村整洁达标建设民生实事工程,重点围绕“四沿”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廊道,每个县(市、区)打造一批乡村风貌精品村、建成1条以上体现粤北岭南风貌特色的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在连线成片打造上,打造出“五彩瑶乡”等7个示范片,形成泛徽、广府、客家、瑶族等极具韶关特色的传统建筑风貌体系。在聚片成面上,全市扎实推进县城提升“”、乡镇(镇街)提升“”工程、“创文”工作,着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承载功能。
建机制:全民参与保障农村发展
“颜值”为表,制度其里。韶关乡村风貌不断提升背后,是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
武江区南岸村。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在武江区,“打擂比武”,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热潮。江湾镇湖洋组团倒流水村、西河镇田心组团田心村、龙归镇方田组团车合村,成为“打擂比武”的首场赢家,获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各获80万元奖补,喝到了“打擂比武”的“头啖汤”。倒流水村流转土地70亩,打造“梦里荷乡”、西瓜采摘园及格桑花花海,每周吸引游客达人次。
除了打擂台、争先进,韶关还出台了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路长制、楼长制、河长制、户外公益广告管理等长效机制。同时,探索出一条金融参与乡村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创新了“农民工匠”模式,把乡村建设变成农民工匠的家事。
接下来
韶关还将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全市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升级版,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粤康码”使用指南
↓↓↓
↑↑民法典公益宣传片↑↑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梦雁通讯员张焱旻
原标题:《韶关: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