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处置遇到新瓶颈。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但难以满足我市当前建筑垃圾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亟须通过地方立法来规范当地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
今年5月1日,《韶关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运而生,这部地方立法对加强和规范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题凸显
建筑垃圾亟需立法规范管理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和其他固体废物。它具有产出量高、种类杂、增速快、危害大等特点。
如何规范化建筑垃圾并促进资源化利用,成为城乡发展中的一道难题。
韶关市区泥头车违规运输导致的三类高发问题:
1.建筑余泥渣土清运车辆大部分无牌无证或套牌使用假证,偷逃大量规费。
2.许多工地出入口未进行硬化,未设置洗车槽,车辆出入未经任何保洁,导致车轮带泥上路,污染城区道路现象极为普遍。
3.车辆不使用密闭式加盖装置,在运输中扬尘十分突出,导致市容市貌保洁水平和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市民反映强烈。
鉴于此,年,我市成立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市渣土办成立后,上述三类违规处置问题有所改观,但渣土运输道路遗撒,工地内和渣土处置场周围扬尘严重等问题仍在。
市住管局执法人员督促建筑工地和运输车的现场清洗保洁。
年至年,针对上述问题,我市明确从年4月1日起,市区实施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即施工单位必须将土石方工程交由准入的渣土运输公司进行施工。同时,推进武江区小阳山、浈江区花拉寨两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并出台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渣土处置流程,明确市区渣土优先应用于需要渣土回填的工地或供应于新型建材产品的原材料生产。
此外,年7月1日开始,启动新型全密闭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推广应用工作,改善了路面遗撒问题。同时,通过搭建1套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市区渣土处置的全过程、全路段和空中到地面立体式监管。
对症下药
立法防治建筑垃圾污染
上述举措实施后,我市建筑垃圾处置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没有法规制约,违法成本低造成管理真空,故而近年来该现象时有发生。对此,管理部门无奈,市民怨声不断。
为打通建筑垃圾这个城市治理的“堵点”“盲点”,市人大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拾遗补阙”之功能,对准群众反映强烈且社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予以规范和补充细化。
《韶关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专家论证会现场。
《条例》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利用、处置等行为。同时,明确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市辖区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交通运输、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住管局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在翁源县渣土场开展专项检查。
同时,针对偷倒建筑垃圾的行为,未将建筑垃圾处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备案,工地车辆未冲洗干净带泥上路等违法行为,《条例》作了禁止性规定,并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额度。
施工单位未将建筑垃圾处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备案,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由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单位十万元以上一百万以下的罚款。
未经核准擅自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的,由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以下的罚款。
工程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除此之外,《条例》还创新将“6个%”要求以法规形式纳入施工工地管理,并设置了相应的罚则。
《条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在工地现场安装必要喷淋降尘设备;在工地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沉淀池等车辆冲洗设施并有效使用,确保车辆不带泥驶出工地;在出入口安装在线视频监控设备,确保清晰监控车辆出场冲洗效果及车辆车牌号码……若违反该条规定,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或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亮剑治污
确保渣土运输有效治理
提起建筑工地,不少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尘土飞扬的场景,只要有车辆经过总会带起一阵小型“沙尘暴”。
如今,建筑工地上已是另一番景象:喷淋降尘设备、冲洗平台、搭建施工围挡均已配备、扬尘监测用上了“高科技”、渣土车安装密闭装置,且经过层层冲洗……近日,在沙湖御景工地现场,虽然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整个工地依然空气清新、干净整洁。
近年来,我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集中整治提升行动,同时加大督查频率,对工地不定期开展巡查、督查,并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交办属地责任单位并督促落实整改,发现严重违规问题一律查处到位。
“现在的建设工地管得很好,每天路过,门口都是干干净净的。”家住工业西路的市民对附近建筑工地的渣土运输及扬尘防治措施很是满意。
市民的感受就是《条例》实施后最明显成效。
出台法规
鼓励支持回收利用
“相较于巨大的建筑垃圾产生量,目前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并不高。”曾庆伟说。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缺乏有效的引导,管理建筑垃圾的重心仍停留在规范建筑垃圾运输过程这一阶段。
2.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