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翁源县裕兴生态产业园的钢构大棚上时,新江镇渔溪村村民张群太已经在蔬菜大棚里浑汗如雨收获辣椒了。正值辣椒收获时节,张群太一刻也不敢耽搁,每天天不亮就和妻子到大棚里采摘辣椒。
正在装车的张群太和几位菜农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望着自家三轮车上满满一车新鲜辣椒,张群太喜上眉梢,“这是客人订好的,下午就去送。”他擦一把汗,笑容更灿烂,“今年长势好,价格也比去年高,咱们合作社的9户贫困户,都能靠蔬菜大棚彻底脱贫!”
张群太是承租蔬菜大棚的贫困户之一,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翁源县裕兴蔬果专业合作社社长。据新江镇扶贫办主任林光亮介绍,张群太一家六口,因其父患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而致贫。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年逾古稀的母亲没有劳动能力,张群太肩挑供养一家人的重担,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全家享受了一系列扶贫优待政策。合作社成立于年,彼时,广发银行总行派驻渔溪村的扶贫工作队已扎根深耕一年余,携手村“两委”共同努力,完成亩土地流转,在贫瘠土地上打造出包含蔬果大棚、荷塘、鱼塘等水陆一体的高能“农业生态园”——裕兴生态产业园。扶贫资金建设的产业园坚持“贫困户优先承租”原则,张群太不仅自己承租了55亩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还带动了8户有能力种植的贫困户承包大棚、鱼塘。张群太不负众望,连续三年棚里的蔬菜产量、质量稳步提高,在周边市场供不应求。他算过账,蔬菜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辣椒、丝瓜,亩产可达0到公斤,“年入20万元没问题!”对自己的蔬菜大棚,张群太信心满满。距离张群太家大棚有近百米远距离的另一个大棚里,红彤彤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张兰辉和丈夫一样都在忙着采摘小番茄、装车,到处一派丰收繁忙景象。“行情最好的时候,我家的樱桃小番茄大棚一天能收入近元!”张兰辉说,自己夫妻俩都是渔溪村田心组村民,承租10亩大棚后,她的家庭收入相对稳定了,也能就近照顾家人,日子比以前四处打零工时不知要强上多少倍。渔溪村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年渔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人。近年来,该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借助广发银行援建大棚,引入技术实力雄厚的韶关三雄公司作为技术支持、销售指导的契机,实施了大棚蔬果为主导的产业脱贫,着力提升农业效益,收效良好,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目前产业园正积极筹措二期扩建工程,我们已初步与广州沐美公司达成协议,接下来将会引进47亩的绣球花种植。”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何群英高兴地说,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产业园良性健康发展,产业园正在加大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打造成全县连片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渔溪村的发展模式正是翁源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缩影。该村把大棚蔬果种植作为带动全村乃至周边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大棚蔬果种植,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发展现代大棚蔬果的转变,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站在渔溪村委会门口,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分立田间,绵延不断,远远望去,颇有一点“十里连营”的景象。再过几天,大棚里的丝瓜、茄子、葡萄等品种就会采摘上市,每天可供果蔬3—5吨......潘俊宇何晓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