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知多少

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知多少

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翁源县东部,地跨龙仙镇和江尾镇,地理坐标介于东经°04’24″~°16’50″,北纬24°17’57″~24°30’18″之间。

(一)湿地公园范围

湿地公园范围北起翁源县与连平县界,南至新建村北,东起翁源县与连平县界,西达黄基潭水陂,由滃江源头的贵东河、陂头河等几条支流与滃江上游及河道两侧部分林地等组成。

湿地公园于年进行了调规,目前在审批过程中,调规后:湿地公园范围总面积.17hm2,湿地率72.65%。

湿地公园范围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04′23″~°16′48″,北纬24°17′21″~24°30′19″之间。

功能区分区

广东翁源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三大功能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

保育区

(面积:.56hm2,比例:83.15%)

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改善和丰富湿地生境类型,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恢复重建区

(面积:55.80hm2,比例:8.50%)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逐步恢复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为保育区提供缓冲和扩展的空间,使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合理利用区

(面积:54.81hm2,比例:8.35%)

开展湿地学习、湿地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湿地的科研、监测活动及湿地文化的宣传保护。

在调整后的三大功能分区之中,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1.65%,满足国家湿地公园设计规划标准。

(二)建设目标

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逐步提高滃江上游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能力,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构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珠江流域水环境生态安全。

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及其周边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岭南人文资源,开展湿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和生态旅游等活动,全面发挥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游客及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湿地类型

湿地类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四个湿地类。

湿地型为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及库塘湿地四种湿地型。

湿地面积为.76公顷

(四)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河流中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沉水和挺水植物;河岸上有丰富的陆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

①植物种类

维管植物科属种:

其中双子叶植物95科属种,

单子叶植物19科72属93种,

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

蕨类植物19科23属30种。

②陆生植被类型

按照植被的大体分布情况,划分为以下几个典型的群落类型:

杉木群系(代表性群丛有杉木-芒萁群丛)

粉单竹群系(主要有弓果黍、刚莠竹)

桃金娘群系(草本层主要为芒萁、蜈蚣草等)

五节芒群系(主要有蕨、华南紫萁等)

丝茅群系(有三叶鬼针草、山菅兰、铁包金、积雪草)

③沼生植被类型

主要的植物种类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伴生有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藻类。区内的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芒、水蓼等,沉水植物主要有菹草等。最常见的有芦苇群落和野芋群落。

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湿地动物多样性,有野生脊椎动物种,隶属28目77科属。共有鸟类种、鱼类24种、两栖类动物35种、爬行类动物59种、哺乳动物24种。

①鸟类

该区域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调查统计鸟类13目39科种,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来看,共记录有黑耳鸢、松雀鹰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从鸟类的居留型来看,留鸟占绝对优势,有84种。

(图为黑耳鸢和翠鸟)

②鱼类

滃江源湿地共有鱼类4目9科24种,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草鱼、鳊鱼、泥鳅和鳙鱼等,尤其鳙鱼是最著名的经济鱼类。

③两栖类

两栖类2目7科3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1种:虎纹蛙。此外滃江源湿地公园还分布有2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两栖动物:沼蛙和棘胸蛙。

④爬行类爬行类3目10科59种,其中蟒蛇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三线闭壳龟和山瑞鳖为国家II级重点野生动物,平胸龟为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⑤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6目12科24种。其中属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哺乳动物有1种:斑林狸;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豹猫。

(五)重要作用意义

滃江源湿地水环境质量的保障对周边区域的河流、湖泊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滃江源湿地的水环境的提高对保障滃江流域水环境安全,乃至珠江水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长按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