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260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年7月20日星期四翁城一早,去找废品站。先得一,废;又得一,再废;见三而止。此时,艺术家如龙之入海,兕之归林,鸟之上天,激动莫名。朱英元在接受实习生吴枫萍采访时,拿起他的本子给吴枫萍不断地拍打她要坐的石凳,拍得干干净净的。我和吴枫萍说:这个细节要记下来,信息量很多。在废品站,艺术家如入宝山,如登八宝楼台,见光芒四射,马上上窜下跳,东翻西找。自是各尝所愿,大喜而去。程一峰和全志鑫都是自己带的电焊机、电线。很快,农业公园总部一带,热火朝天起来,场面极动人。巨大的工地里,艺术家们身汗身水,在搞一般人看来完全没用的艺术品,和旁边正在施工做民宿的工地,形成巨大反差。大概四点钟左右,天空突然掉了几滴雨下来,守在晒谷场一旁的农民,马上跳起来,拿起耙子、扫把,冲向晒谷场,开始耙,开始扫。面积太大了,水泥地上金黄一片的稻谷,极有可能被雨淋湿。大家见状,马上丢下焊枪,扔下钢筋,放下废铁,拿起扫把,扛起挡板,帮忙抢收。邓少明说:收稻谷,比干艺术累多了。定南村林大哥问:这些破烂的大锅是干嘛的?——邓少明因为要了这堆锅,自号“背锅侠”。我说:搞艺术。他说:我家里也有一个铜锅,很不错,你们要不?于是跟朱海文坐着他的车到了他家里。一看,铜锅不太好。后来我们请他摘黄皮。他把我们带到屋子后面的园子里,摘了五六斤。后来见到他的老婆孩子,他小孩说这个不能要钱的,要送我们。当然不行。后去路边摘圆的黄皮。——没有想象的那么甜。老林给树主打电话,协商好了后,和朱海文登车摘果。下午,韶关电视台饶导问全志鑫:对于你这作品,农民认为不美,那怎么办?这些问题,下午他们也采访过我。我有一个基本观点: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审美的独立性,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同时,也要跟农民兄弟充分互动,既要有不被理解的巨大勇气,也要有被理解的充分渴求。看到一门楼,马上要被拆掉,旁有一牌,是翁源县教育局颁发的花园式学校牌子。门楼材质为青砖,应该是老物件,能够利用这个老物件来做学校大门,品位非常。马上给郑木匠发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3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