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这是我的‘黄金果’,最多时一年卖了9万元。”5月,茂名高州市潭头镇高灯堡村贫困户严章益的荔枝即将上市,他高兴又期待。
大雨过后,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的葡萄生态种植园里,贫困户沈东初正抓紧时间固定葡萄架,“在葡萄园干活一个月多元,加上家里种的水稻、花生,收入越来越高。”
在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资深村,雨污分流工程全村覆盖,3座处理量达吨/天的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湿地正在施工,建成后统一收集全村污水,从源头上改善贫困村生态环境……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贫困村发现,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筑牢民生基础,为贫困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教育、住房保障;以产业发展增强脱贫“造血”功能,激发攻坚内生动力;以改善人居环境让农村群众过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产业“带贫益贫”
“因为有鱼,年年有余”
“这箱蜜蜂缺蜜,要喂些蜜。”天刚亮,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贫困户廖少挺就开着摩托车,拉上蜜蜂在半山上追花逐蜜。
他说,不仅看蜂群是否缺糖、粉,还要寻找更好的蜜源,这些技巧都是养蜂老师教的,“养蜂后,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翻了一番,有钱改造漏水的房子了。”
养蜂燃起了螺洞村产业振兴的希望。
在螺洞村,晚上上课、白天实习,养蜂成了不少村民的“必修课”。帮扶的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村工作队结合当地资源,在山上建起标准养殖示范场,供接受培训的村民“练手”,同时成立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现在,螺洞村已发展蜜蜂养殖30户,年产值70多万元。
产业发展,同样也让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羊屿村的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凌晨4时,53岁的贫困户洪桂华已经在码头等待渔船刚打上来的鱿鱼;中午12时,洪桂华起身给晾板上的小鱼和鱿鱼“翻身”。“三年多攒了三十来万,我想买个大点的房子。”洪桂华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因为有鱼,年年有余!多亏政府帮我,现在日子好了。”
而洪桂华的本金正是金融扶贫的免息贷款。“这户是因病丧失主要劳动力致贫,我们在发展致富项目时优先帮带,并为她申请了金融扶贫免息贷款5万元,由政府贴息。”羊屿村驻村第一书记、汕头市交通运输局主任科员陈永略说。这些政策,正让越来越多贫困户参与到海鲜产业中。
记者走访多个贫困村发现,在广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正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依托“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多村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作用,提高带贫益贫能力。
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激发起脱贫的内生动力。年以来,全省年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27万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70.4万人,年人均产业增收达多元。
“后队变前队”
废弃码头成花海梯田
雨后的清远英德市浛洸镇鱼咀村,古道、民宿相映成趣,村子显得朦胧、幽静。而在几年前,鱼咀村却因人们纷纷外出打工变成“空心村”。
如何让村子重新繁华?碧桂园和广物控股进驻帮扶后,结合村子原有的历史古迹进行改造发展旅游产业。破败的房屋修复后保留原有鹅卵石墙面,泥泞的小路改造后不再积水,废弃良久的旧码头如今也成为沿江分布的花海梯田,从前那个脏、乱、差、破的贫困村不见了。
日渐改善的乡村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休闲旅游,也为贫困户带来新的机遇。年过五旬的温炳光由于腿部先天残疾无法外出务工,每月收入微薄。帮扶企业了解情况后,为温炳光争取到免费就业培训的机会,成为村子文旅项目中凤鸣书吧的图书管理员。“现在的工资,除去五险一金,每个月到手有元。”温炳光很是高兴。
在粤东,揭阳惠来靖海镇资深村,雨污分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等则正为不断美丽的人居环境绘上一抹绿色。
记者走在村子里,道路洁净难见垃圾,河水逐步消除黑臭变清,临街房子的墙绘展示着乡村特有的惬意生活。“刚来的时候,‘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雨污分流全村覆盖、建起污水处理厂才能根治污水问题!”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宝华回忆。
“大家经常开玩笑说村里‘有直道,没横道’。户户都乱搭、加建,房屋间的通道全部被堵塞。”靖海镇镇委书记黄娘俊指着村里的房屋说,“推进雨污分流,必须拆除这些违建,不管多难都要干。”
驻村队和村两委开始去到各家做工作,“说得多了,也做示范工程让村民看到效果,村民意识开始改变,慢慢配合工作。”最终,所有违建全部拆除,雨污分流工程顺利推进。
在大潭河上游,工人们正平整土地、打地基、建管道,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在加紧施工。“6月底前将建成3座总处理能力达到吨/天的污水处理厂,到时候污水全收集,并为大潭河提供生态补水。”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队长夏钟文兴奋地说。
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成为广东脱贫路上的靓丽风景。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深入开展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按照村均万元投入标准,省财政安排亿元对个相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予以奖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将相对贫困村发展从“后队变前队”。
织密民生保障网
医疗救助让失聪女孩笑起来
受疫情影响,今年来小学、中学生开始上网课。刚开始,广州交投集团驻五华县棉洋镇竹坑村第一书记岑宇铿入户过程中发现,部分家庭存在几个孩子共用一台手机、因白天父母带手机打工而只能晚上上课的情况。
商议后,岑宇铿立即与镇上其他驻村书记一同与广州交投集团团委取得联系,向青年团员们发出倡议,为该集团帮扶的竹坑、绿水、平安三个村贫困户学生捐赠智能手机,仅仅用三天时间,超30台手机送达贫困村。
贫困户子女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杂费,从义务教育至大学教育实行生活费补助,共补助学生29.5万人,年均发放补助资金10.8亿元……
教育之外,当前广东也以医疗、住房为重点,织密筑牢贫困群众的民生保障网。
在云浮罗定加益镇合江村,医疗救助基金让贫困村民看到希望。“两年多前脚受伤,但是没钱治拖着,差点因为恶化要截肢。”村民盘金明回想起还是感到苦涩,好在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组到来后,针对村里多因病致贫的情况,从扶贫捐助资金中划拨50万元,启动了医疗救助基金。
基金解决了盘金明医疗费难题,经过大半年休养,他又开始进山劳作了。
医疗救助同样让茂名高州潭头镇高灯堡村贫困户刘章玲重新看到希望。“我有重病,每年要住院治疗四五次,全家只靠丈夫打零工,怎么过?”回想起曾经深陷贫穷与疾病的生活,她红了眼眶。
更让刘章玲难过的是,二女儿麦洁棋听力严重受损,但家里已无力给她治病。
刘章玲一家的悲与苦,都记录在广州海关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李丙实的扶贫日志里。为了让小女孩重现笑容,驻高灯堡村扶贫工作队和高州市扶贫办联合筹集治疗费用5万元。年底,经过3次手术,麦洁棋装上生物仿真耳朵,外形与常人无异。
广东通过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保范围,目前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
另外,广东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将危房改造标准提至户均4万元,年以来全省完成住房改造34.4万户,贫困户住房不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戮力同心齐奋进,脱贫攻坚奔小康,一幅幅见证美好生活的幸福画卷,正在广东乡村徐徐展开。
奋斗号子
我参与了不止一轮扶贫工作,每当看到贫困户的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拿到分红时脸上满是喜悦,每当看到一些特困户变得乐观勤勉,听到大家对村容村貌变化发出的惊叹……内心的成就感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河源市人民检察院驻东源县曲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蔡浩斌
帮扶单位来了之后,他们推荐我到镇政府当厨师,离家很近,终于能安心工作了,危房改造后的房子各种电器一应俱全。由于屋背靠山,每当有大雨时驻村干部都会致电确认安全。有这么好的驻村干部帮扶,我要是不努力脱贫,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云浮市罗定市加益镇合江村村民赖炳新
我们以镇为单位成立了18个督战组,对贫困户逐户排查,建立了帮扶台账。我和人社部门深入园区企业,对接东莞帮扶单位,派专车护送贫困户返岗,帮助解决复工复产问题。南雄市未脱贫的贫困户在4月底已经全面完成线下脱贫退出序列。接下来,我们还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
——韶关南雄市委常委张英宏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黄进谢庆裕黄鸿基陈晓黄叙浩肖文舸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