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帮扶托起致富梦

倾情帮扶托起致富梦来源:韶关日报

近日,记者来到翁源县翁城镇沾坑村,在驻村第一书记张朝春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整地备耕的贫困户廖多富。交谈中得知,廖多富一家5口人,老母亲年迈多病,妻子残疾,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流转土地9.5亩规模化种植果蔬,年纯利润约6万元,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这是沾坑村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4年村集体收入增长20倍

据介绍,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元,村集体收入1.32万元。年5月省发展改革委开始进驻帮扶,到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集体收入24.2万元;44户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贫困户、贫困村均达到退出标准。

“沾坑村以种植业为主,耕种对于农户十分重要。”张朝春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耕该村最大的种植大户流转了30亩耕地,并实现连片经营。疫情期间,沾坑村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做好防护,将热心企业捐赠的消毒物资发放到种植大户,用于生产工具清洁和消毒。同时,向农户派送化肥、种子、农药,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对种植规模达到6亩以上种植户进行奖补。

据年度贫困户收支调查统计显示,全村2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有18户从事农业生产,种植面积95亩,实现年纯利润58.6万元,占从事农业生产贫困户总收入的51.3%。考虑轮耕的因素,按照全村每年产业化种植果蔬亩、每亩保守利润元估算,全村农业产业年纯利润可达多万元;全村约一半家庭从事农业生产,每户每年农业产业收入3万元左右。农业产业成为沾坑村解决相对贫困,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水通路顺耕良田

来到沾坑村记者一直有个疑问,有山、有水、有田的沾坑村,距离粤北农产品批发市场仅4公里,为什么曾经会发展缓慢?

“山水不到田,机耕路不通!”贫困户徐金雄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原来,该村一直使用山水灌溉,而从山上引流的水,通过简陋的水渠,分流到田里。但水渠年久失修,出现水土流失、灌溉不均等问题,导致不少田地荒废。

“现在有这个水泥做的水渠,水充足了,荒废的农田也利用起来。”徐金雄告诉记者,村民听到修建水渠十分高兴,不仅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配合,还主动利用建设水渠的机会拓宽机耕路。“现在村里水网发达,每户的田地都能用到清澈的山水,农机也能进入田里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不少。”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为该村进行基础建设,投入资金约万元,推进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道路、饮水、用电等一批群众呼声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村民切实感受到帮扶成效。其中,投入万元资金先后对村内到田头的2.7公里泥土路和2.6公里连通邻村的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同时,投入资金万元,开展灌区改造工程,改善现有可利用耕地约亩,增加灌溉面积约亩。近80亩撂荒的山田成为可规模种植的良田,结合灌渠修建机耕路,基本实现农机生产全覆盖,有利于村民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

不仅如此,记者在该村文化室见到,省农科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两位教授正为村民教授农业种植知识。“我们一直在探讨有效的长效机制,要让村民富起来,更要稳起来。”张朝春告诉记者,接下来,将通过制度建设,让集体资产活起来,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路。(韶关日报记者张伟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0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