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邓木生
曾经有传说,美国卫星从天上观测到,中国境内某些地方,有许多巨大的圆形建筑物,老美研判这是中国部署的新式导弹发射系统,引起他们好一阵紧张。其实,那些从卫星上看到的一个个疑似导弹发射井的建筑物,只不过是客家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又被称为围村、围村屋、围屋村,是客家民居的三大经典之一。
从唐宋开始,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由北南迁,千百年来,历经多次大迁移,在他乡落足定居,逐渐形成了特色的客家文化,以后就有了客家的称谓。至今约有多万客家人,遍布国内19个省(市),主要在广东、福建、江西,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广东有多万客家人,大部分在粤东、粤北。有多万客家人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
近日,我们一行自驾游来到韶关市,走进了神奇的翁源长安客家围。
长安客家围,又称湖心坝客家民居群,位于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南塘村,是一座占地约30万平方米的客家围村,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放眼望去,长安客家群楼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背倚大山,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良田环绕,聚集在奇峰脚下,芊芊绿野之中,确是生产生活的好地方。长安客家围村,包括了明清年间先后建设的59座围楼,因年久失修,有些围楼房屋已经倒塌,保存完好的有32座。围楼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是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较大规模的客家聚居村落之一。
走进古老的客家围楼群,就像走进久远的历史之中。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辉映。面对古楼、古井、古街、古屋,似乎都在述说着远去的传奇故事。牌楼、横匾、门柱上“外翰第”“大夫第”刻字依稀可辨,透视屋门、厅堂上“第”“轩”“堂”“斎”等字眼,不难想象当年这里的客家人,承继祖训,读书尚学,虽历经战乱,远离故土,身处江湖之远,仍未忘匹夫之责。
长安客家围,是湖心坝客家民居群的代名词,又是其中一座较大的独立围屋。长安客家围的特点,是半月形围屋,前面房舍一字展开,后面房舍按大半圆形状来建设。正大门外挖有一口半月形的大池塘,像护城河守卫着围屋,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走进大门,往里进深49米,中轴线上有三道门,第三道门正中为公祠,是全村宗族祭祀祖先的最大最古老的宗祠。整座公祠建筑,厅、堂、房、走廊、天井、地面皆用河卵石拼砌,富有客家文化艺术特色。房舍以中轴线为界,沿两边圆形的围墙铺开,呈弧形整齐,一排排房屋之间留有一米左右的走道,走道侧面留有下水道,看似房屋密集,却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私人房舍、公益场所、祭祀宗祠,安排有序。据说,围屋过去居住过多人。
时代变了,人民安居乐业。客家人早已无需为了抵御外敌和野兽侵扰,建围屋高墙把自己围起来。长安客家村围的村民们,早就搬进了政府为他们建的新村场、住进了新楼房。老祖宗留下的古老围屋,在今天也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川流不息的游客前来参观客家围屋,探寻围屋群楼里面的种种神奇,听取客家朋友讲述的生动故事。聪明的客家人,从古屋、古巷、古楼中看到了商机。老村民在老房子开起了民宿、酒店,为前来的游客送上美味的饭菜,送上一杯滚烫的茶水。已经离家外出创业的年轻村民,也结伙回来办公司,共同投资改造客家老围屋,打造全新的旅游景区,让几百年的客家围,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攻略
交通:沿京港澳高速公路抵达韶关翁源出口后,转国道行驶13公里,在三华镇方向转省道,再转入省道即可抵达江尾镇南塘村长安客家围。
美食:酿豆腐、酿苦瓜、客家盐焗鸡、生鱼绘、鱼丸煲、周陂大肉、周陂鹅肉、花雕莲藕、冰花饼、米橙、爽壳子、糯米鸡、米饺、碗子糍、客家艾糍。
本文来源:湛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