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同比增长5.9%。”7月中旬,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广东农业生产运行良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远超第二、第三产业,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
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广东经济“新常态”。年以来,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跃升至全国第5位、第4位。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来看,农业增长速度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通常呈高度负相关,广东为何会反其道而行之?
“逆趋势”背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功不可没。年,广东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把最擅长的推进工业升级的“园区模式”移植到农业发展中,以史无前例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全域推进。一幅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图景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形成,一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实践也随之同步开启。
广东加速:坐不住,等不得,慢不起
提及广东,人们大多会联想到经济大省、“世界工厂”、工商业发达,很难将其与农业联系到一起。可实际上,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
广东农业之“大”体现在广袤的南粤大地上散布着17万多个自然村落,生活着.35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
广东农业之“大”体现在以全国约1.9%的面积,生产着约占全国4.9%的蔬菜、6.6%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4%的水产品。
广东农业之“大”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全省常住人口过亿外加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消费市场广阔;GDP、财政收入全国第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支撑力和推动力。
但毋庸讳言的是,在把农业区域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方面,广东短板明显。
大而不强是广东农业的另一面。从粤东的茶叶、青梅,到粤西的荔枝、菠萝,再到粤北的金柚、丝苗米……规模大而不强、链条散而不聚、主体多而不强、品牌多而不响、效益普遍偏低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发展全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行动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认准就干、大刀阔斧。广东把年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创建年,并决定花3年时间投入75亿元,在全省建设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园”的总体布局,打造若干个千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农业产业兴旺新格局。
广东气魄:超常规的力度与举措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对全省上下都是一个考验。广东以超常规的力度、超常规的举措扎实推进。
——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广东省党代会报告,省委全会、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进行了部署。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产业园工作、每年召开会议部署推进产业园建设,省政府建立了产业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多部门合力支持产业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布局规模之广前所未有。年至年,广东部署启动第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共建设了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年,广东决定在第一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园一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二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现代农业产业园所聚集的生产要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作支撑。财政资金先期投入是开局的第一步,对于每个省级产业园,广东省财政都大手笔拨付万元补助资金。
这一投入力度有多大?放在历史的坐标中更加清晰。年至年,广东省级财政5年共投入10.95亿元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年至年,省财政安排75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年至年,广东省财政继续安排75亿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2.0版。
与此同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还进行了一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审批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改为直接拨付至实施企业,并由牵头实施主体制定资金使用方案,自主开展园区建设和资金使用,大大减少了拨付、审批层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改革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带来的正向反馈是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截至年底,粤东西北地区省级产业园规划总投资.4亿元,实际总投资.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75亿元,市县投入资金.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6亿元,撬动比为1:4.8。
“分则力散,专则力全”。截至目前,广东已创建18个国家级、个省级、73个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广东担当: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
作为全国最大粮食主销区、第一经济大省和常住人口最多省份,广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紧紧牵住产业园建设这个“牛鼻子”阔步前行。
粮园打造良田,筑牢广东粮仓。第一轮产业园建设下来,就为全省新增粮食种植面积约10万亩。
南粤素有好米,丝苗香飘四海。阡陌之上,37个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兴起,覆盖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共同擘画岭南大地新“丰”景。
年,大旱之年夺取丰收。广东早稻亩产.0公斤,总产量.15万吨,播种面积、总产量均排全国第三位;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万吨,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其中水稻产量.4万吨,增长0.4%。
“望天收”何以破解?一场关乎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早已在广东悄然进行,而现代农业产业园,正是推动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
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是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的重要基础。广州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朱村街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为核心区,打造万亩生态良田,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增添了一张亮丽名片。以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园区积极推行机械化、绿色化生产方式。在龙新村千亩直播示范区,精量穴直播和无人机直播让丝苗米种植尽显“科技范”;在龙岗村千亩稻田立体种养示范区,“稻鱼共生”打造了绿色生态循环系统,也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
“米袋子”沉甸甸,“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亦满满当当。夯实稳产保供基础,且看南粤百园崛起——
丝苗米、薯类、玉米等粮食类省级产业园40个,生猪、牛羊、家禽等畜牧类省级产业园38个,水产37个、水果45个、蔬菜28个、茶叶21个、南药18个、花卉11个、油茶5个、花生3个、预制菜11个,冷链物流、品牌服务、数字农业等功能性产业园19个……广东围绕突出优势产业、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岭南特色产业、专业服务等4个方面,构建起“点、线、面”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广东干劲:一产“接二连三”辟新局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广东不乏亮点经验,但也面临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部分农产品甚至存在只生产、不加工、无流通等“瘸腿”现象。
知不足而奋进。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加工、冷链流通短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三产融合“主阵地”。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
练本领,提身价。围绕“补链、延链、强链、扩链”,产业园下足功夫做文章——
向加工要效益!大埔蜜柚产业园建设专门加工物流区,入驻企业开展柚果精深加工,从柚皮糖、柚子茶到柚子精油、香皂,目前已研发柚子产品种类60余种,把1吨鲜果元的价值衍生为13万元,达到约30倍附加价值。平远脐橙、南药两个产业园引进NFC鲜榨橙汁、天然冰片等深加工生产线12套,实现年处理橙果5万吨、橙汁产能2万吨,年处理南药梅片树叶7.8万吨、天然冰片产能吨,带动脐橙、南药两大产业产值双双超10亿元。
向冷链要新鲜!田头小站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高州荔枝、龙眼两大园区冷库容量分别达2.1万立方米、1.27万立方米,分别新增加工能力2.2万吨/年、1.95万吨/年,相比创建前,均增长50%以上。郁南无核黄皮产业园完善冷链物流,鲜果销往四川实现“次日达”,还率“鲜”闯进北美市场,占据加拿大黄皮鲜果单品市场最大份额。
向服务要增值!依托产业园大平台,休闲旅游及电商等新业态崭露头角。翁源兰花产业园建设了兰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兰花小镇展示中心、兰花交易市场等项目,取得了兰花产业发展叠加效应,年园区三次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饶平水产产业园核心区汫洲镇成了远近闻名的电商小镇,全镇电商从业人员超人,每天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大蚝约40万斤,带动年增收1亿多元。
一颗新会柑“接二连三”,从陈皮到柑茶,再到陈皮文化体验“网红”线路……新会陈皮产业园推动传统种植向精深加工、科技创新、金融投资、仓储投资、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拓展,构建“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新格局,把一块小陈皮做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
广东智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
打好种业“翻身仗”,打好农业“科技牌”,广东以真心实意来抓,拿真金白银投入。每个产业园按不低于省级财政资金2.5%的比例安排科研经费,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用于品种、技术装备创新,助力种业振兴。平均每个产业园安排万元用于数字农业建设,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
一批产业园取得突破性进展。云浮新兴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扩群繁殖8个品种12个品系种猪和3个地方优质品种鸡,云城区国家南药产业园新开发南药相关产品27个,从化花卉产业园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0多个。
国产对虾“芯片”突破“卡脖子”难题。作为电白对虾产业园最大的“芯片智造”实施主体,金阳生物积极开展对虾新品种持续选育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育成对虾“正金阳1号”多优品种,解决培育对虾良种技术难题,实现对虾优良亲本国产化。
中国荔枝种业“硅谷”正在广东崛起。茂名荔枝产业园打造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目前已收集到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多份、多株,有利于推动荔枝优良品种选育和优质、高产、绿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
勇立潮头,智引未来。数字渔场、智慧果园、智慧茶园、智慧农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广东以产业园为引领打造一批标杆。南沙渔业产业园建设占地亩的数字渔场试验区,通过智慧渔业管理系统,一部手机即可全程智能托管近万亩养殖场。大埔蜜柚产业园打造5G+农业大数据平台,“种、管、采、卖”实现智能化、精准化运作。
科研落地,开花结果。产业园建设注重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论文真正写在了南粤大地上。河源生猪产业园凭借四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监测体系,让园区“绝缘”非洲猪瘟疫情;牵头实施主体东瑞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床发酵型养殖系统”,推动传统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
广东风采:文化赋能唱响“粤字号”
以广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打响“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广东志在必得。全省产业园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平均年投入品牌建设资金.5万元。截至年底,全省产业园创建农业品牌(含企业品牌)个,比入园前新增个,全省生产加工类产业园共建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个,产业园平均培育产品品牌4.5个。广东丝苗米、广东荔枝、梅州柚、徐闻菠萝、英德红茶、新会陈皮、翁源兰花等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气响亮。
纵观品牌建设,好品质与标准化是重要根基。“不是每一个产自梅州的柚子都叫梅州柚”,梅州柚联盟成员企业牢固树立这一共识,坚持以品质拼市场,对装箱的柚子,确保成熟期采摘,果形、果重、糖度等均达相应标准。徐闻菠萝持续推进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不仅推广优质高效种植技术,还研发出菠萝无损检测装备,通过早期预判使上市菠萝无“黑心病”“水菠萝”,真正实现菠萝优质优价。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结合产业园建设,广东部署推进“粤字号”农产品营销行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社会化营销热潮。
花式吆喝,破壁出圈。荔枝节,“广东荔枝”登上飞机、高铁、广州塔,惊艳亮相上海、纽约、东京等海内外大城市核心商圈大屏幕,“广东喊全国人民吃荔枝”冲上热搜,“广东喊全球吃荔枝”唱响五大洲……
登上云端,抢夺风口。全民直播风潮下,广东大力发展“短视频+网红”农产品营销模式,成立广东农业“短视频+网红”联盟。土生土长的徐闻“菠萝妹妹”、德庆“贡柑妹妹”,迅速成长为广东农业大IP、“粤字号”农产品代言人。
品牌擦亮,价值提升。年,高州荔枝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增城迟菜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高达36.7亿元。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为37.18亿元,较上年增加4.54亿元。
好“牌”打响海内外,妙手落子“园中园”。聚力做强“粤字号”品牌,广东还创新打造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重点服务全省农业品牌建设。
“园中园”深挖文化内蕴,让更多农产品解锁流量密码。醉美稻田走秀让广东丝苗米彰显“中国粮”自信;父亲节“父爱如兰”云上音乐会让四会兰花传递“中国式花语”;地铁专列上,“雷州覃斗乐园芒游记”农旅地图让覃斗芒果“圈粉”更多都市消费者……
广东情怀:扣紧联农带农利益链
广东以建设产业园为契机,创新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明确不少于10%的省级财政资金以“折股量化”形式带动农户,着力构建多种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保障机制,带动小农户参与产业园建设,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甘霖无声润物,成果有目共睹。截至年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个省级产业园共吸引返乡创业人员4.8万人,吸纳农民就业78.9万人,辐射带动农户万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万元,比建设前增长26.7%。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义无反顾、真帮实扶,凝聚企业合力,增强“造血”功能。园企牵手农户,蹚出了一条脱贫奔康致富路。
“一园带百村千户万人”,云安肉牛产业园在创建之初便确立了这一宗旨。脱贫攻坚期间,云安区统筹各级扶贫资金万元入股产业园,涵盖全区7个镇78个行政村,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户人。贫困户每年有8%的稳定分红收益,在园区务工每人每月工资0元,种牧草、养肉牛、养蚯蚓,每户每年可增收元以上。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亲们”是产业园始终不变的牵挂;“促增收”是产业园从未停止的探索。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正在一个个园区生动演绎——
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扣紧农企利益链。
“领分红,过大年。”今年春节前,韶关市10个脱贫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共享万元分红。这是韶关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实施联农带农项目资金“折股量化”的成果。该产业园将省级财政补助资金0万元投入生态高效自繁自养场项目,按投入的8%进行保底分红,其中19%分给村集体、81%分给农户,切实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老乡变老板,村民变员工,创业就业双带动。
“事业迎来了第二春!”从经营作坊到开办公司,温全章的“再创业”正得益于电白沉香产业园建设。过去,他位于沙琅镇琅西村的家庭作坊仅有两三台机器加工制作线香;年成为产业园实施主体后,在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撬动下,温全章注册了公司,办起了多平方米的加工厂,购置了20多台精深加工设备,吸纳了一批村民当工人。
园区变景区,农房变民宿,美丽经济富口袋。
“小村庄变成了大花园。”广州花都空港花世界产业园在狮岭镇马岭村打造大型花卉产业综合体,带动一批文旅项目落地,马岭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树坚见证了村庄蝶变。村里约30栋闲置民居由企业统一开发运营,每月每平方米租金由过去的5-6元提升至12-15元,20年内每3年提升10%;旧厂房改造为游客中心,年租金上涨了91万元,带动集体收入大幅增长。
坚持“姓农”定位,聚焦“务农”主业;
秉承“为农”初心,践行“兴农”使命。
蹄疾而步稳。奋进号角吹响南粤大地,“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勇毅而笃行。乡村振兴“赶考”路上,这一重塑乡村产业格局的豪迈手笔,必将为“广东答卷”增添华丽篇章!
(责任编辑:景远)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