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学校要组织学生活动,需要书面填写申请表,再层层审批,耗时又费力。如今只要登录平台提交,申请就会在平台逐级审批,而且支持手机端操作,所有记录会自动储存,可随时随地进行查阅。”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方金辉难掩兴奋。
这样的办公应用场景,在德化教育系统已成为常态。从面向教育管理的行政办公、督导评估,到面向学校的校园管理、课堂教学,再到面向家校的班级作业、学校通知等,全部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
“面对‘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必须打通壁垒,建设县域智慧教育统一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家校协作等融合应用。”德化县教育局局长曾昭亮说。
基于此,德化县开始探索构建管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县域“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管理互通、资源互享、师生互动、家校互联“四场景融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域教育有了“智慧管家”
走进县教育局中等教育股办公室,几位教师正忙着“云上巡课”。“以前我们检查上课情况需要到学校,现在有了智慧教育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云巡课’。”县教育局中等教育股负责人罗光珍说,“减少了舟车劳顿,效率反而提升了。”
这个被德化教育人津津乐道的平台就是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年初正式上线运行,由教育局统一建设基础核心数据库和“管理者、教师、家长、公众”各端应用,以一站式服务为理念,集教育管理、教学应用、资源服务和督导评估于一体,实现局、校、家、师、生一体化服务。
除此之外,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还有公文流转、会议管理、亮灯督导、智慧迎检、专项审批、云报表等10多项局校通用功能。同时,支持定制化扩展,如县教师进修学校扩展建设的智慧教研、教师培训等智慧研修管理平台,扩充了资源总量,增加了平台活跃度。
其实,早在年,德化县就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教育信息网,但随着使用的深入问题接踵而来:县教育局自建的教育网、OA平台等信息系统仅能满足简单的信息发布、公文存档,无法进行事项办理、追踪跟进;学校自建的校园网因自行引入的教育资源没有统筹规划,无法在县域内互惠共享……
尤其是随着“大城关”战略的衍化推进,德化全县95%的学生聚集在城区就读,这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优质教育,但教育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必然会出现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导致大量资源浪费。
随着年德化县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和年“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化县迎来了教育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才有了年的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借助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App,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办公,平台成了名副其实的‘智慧管家’!”曾昭亮说,“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不仅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教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从曾经只能提供简单信息发布的教育信息网发展成为功能全面、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的教育数字化平台,德化县探索出一条适合县域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路径。
师生学习场景“大挪移”
近年来,德化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位居全省第二。人民群众生活富裕了、腰包鼓了,越来越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
在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智慧教室里,全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用平板电脑上课没有传统的举手、抢答环节,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答案输入电脑,老师能快速地了解我们参与的情况。”学生徐紫瑜兴奋地说。“用平板电脑的推送功能可以快速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方便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教师林秀珠深有体会。
而在德化六中智慧教室里,只见教师郑亨民“游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手机,这里的手机可以是PPT的遥控器,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标注内容同屏显示在大屏幕上,可以拍摄学生学习图像或视频上传展现在大屏幕上……教师从“三尺讲台”上解放出来,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
像这样的教学场景在城镇、乡村学校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基于“5G+”的智慧教育场景也运用到乡村学校教学中。“请三所学校的学生一起朗读……”“请阳光小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一起做这道题……”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主教教师黄白虹悦耳的声音,通过“5G+专递课堂”在多公里外的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阳光小学的课堂上同步响起,两地三校距离虽远,但师生交流有了新场景,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市区优质的教育资源。
“作为辅教教师,我们为有这样的机会感到幸运和激动。”阳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林巧敏说,“三校共研共学,增进了校际的沟通交流,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
年6月,德化县启动泉州市中小学“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建设专递教室32间,同步推进市县、县内结对专递帮扶,组建10对联盟校。在项目建设中,德化县注重平台的整合应用,基于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接入“5G+专递课堂”设备,实现“平台+设备”“平台+资源”“平台+课堂”的一体化建设,让平台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本着作用最大化原则,德化县基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一站式”服务平台,教师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即可实现“时时可教研、处处可教研”。
“德化县依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构建了智慧课堂新模式,还探索出智慧教研新生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余德兴说。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学科教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打破传统教研组织形式,通过平台发布教研信息,借助平台网络直播和录播功能,将授课教师课堂教学及听课教师集体研讨情况向同学科教师展示,实现跨年段、跨学校甚至跨学科远程互动教研。”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主任周辉亮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基于平台扩展建设的教师发展研修平台为全县教师提供了课程、图书、期刊等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校日常教育教学需求,帮助教师提升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采用线上线下、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我反思与小组互动反馈、长期研修和即时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能力的‘二次成长’。”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黄文杼深有感触。
打通教育“最后一公里”
年泉州“3·13”疫情期间,德化县运用日趋成熟的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县7万多名学生提供充足的优质学习资源,确保特殊时期教学“不掉线”,学习“不断档”。
德化一中在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的同时,实施“‘云走班’精准教学”项目,每天提前公布所有授课教师的上课内容和腾讯会议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进入相应的“班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跨班”听课。
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与资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需求。“海量资源、自主选择、跨班听课……这才是数字化时代网络原住民应该有的学习方式。”德化一中鹏祥分校学生周劭楷兴奋地说,“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实现‘我的学习我做主’”。
看见孩子在家学习可以如此多样,效果还不差,家长周美胜说:“当许多家长为网上学习焦虑时,学校提供了利用互联网如何高效学习的样本,这是孩子的幸运。”
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如何通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家校互联、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师生和家长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红利”?德化教育人把目光锁定在家校共育上。
德化县教育局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郑剑华介绍,教育数字化的持续推进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更加贴心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在开发建设县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时,德化县梳理了学校、教师、家长存在的一些痛点,分析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定制开发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功能应用。
年6月,德化县基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展建设义务教育招生报名系统,随后定制化开发报名功能,全面推行新生报名线上一站式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的。
此后,德化县开发并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家长端“一起成长”App,全县家长都可以通过App的班级动态、成长记录、学生评价、学法指导和家教资源等功能模块,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