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79.html

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实施“主动健康战略”,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德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为核心目标,深入实施健康德阳战略,通过“坚持预防为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示范引领”,不断增强群众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德阳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坚持预防为主,持续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聚力推进主动健康,提升群众主动健康素养。以推进“西部主动健康典范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工作为载体,积极实施主动健康战略,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优势,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立主动健康促进机制,成立市级主动健康研究院和县级主动健康实践基地,开展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实施医体融合工程。建立健康白皮书常态发布机制,基于基层人群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诊断德阳卫生发展现况。真正做到居民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提升全域健康素养。

——聚力推进医防融合,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以主动健康研究院专项研究为支撑,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探索建立“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四位一体”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服务模式。探索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的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防数据共享、慢性病数据互联、疫情监测数据互通。完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分级、分类管理。

——聚力推进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大力推进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健全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综合性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医联体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坚持改革创新,大力优化群众就医体验 

——加强人才支撑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软实力”。做好德阳“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以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暨后备人选-德阳名医-德阳领军人才-省级学术带头人为梯队的人才成长培养体系。健全涵盖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基层卫生的7类人才激励表彰体系。打造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工作室、德阳名医工作室等医疗平台,帮带培养学科创新团队。建立卫生健康各类人才培训制度,努力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强医疗服务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鼓励和支持市疾控中心,绵竹、什邡、医院,中医类和妇幼类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三级甲等”创建活动。医院绩效考核,推动创建一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强市行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优化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医院党的建设,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和流程。务实抓好系统治理,提高治理质效。

——加强医疗环境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构筑“1+4+X”服务体系格局(即1中心城区医疗服务圈+4县际医疗服务圈+每县2个以上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重点遴选、打造一批优势重点学科专科群,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和推进,用好用足专项债券,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优质健康资源供给。

坚持示范引领,不断满足群众特殊健康需求

——推进卫生应急示范工程,确保群众享有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以推进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力度,完善三大体系(即完善“平急结合、分类应对、迅速转换”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政府总体预案、部门单项预案、医疗卫生机构操作预案为架构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支撑保障体系),健全三项机制(即健全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卫生应急知识宣传长效机制),提升三类能力(即提升健康人群动态监测能力,提升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疾控机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能力),为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更多德阳经验和做法。

——推进医养结合示范工程,保障群众享有高质量医养结合健康服务。医院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医院建设为抓手,提升四川省敬老模范县(市、区)和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能力。全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配合推动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特别是就医服务中的困难,保障群众享有高质量医养结合健康服务。

——推进安宁疗护示范工程,保障群众全生命周期“最后一公里”的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安宁疗护工作,支持符合安宁疗护机构准入标准的机构纳入全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结算课题研究,配合调整按床日付费结算标准。充分发挥安宁疗护专委会、专科联盟的服务保障作用,推动培训、指导经常化、专业化,促进安宁疗护机构同质化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