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上月25日,医院介入中心示教室,清晰地看到了5G手术室里介入手术的每一步操作。医院作为全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试点单位,医院辐射带动作用,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积极对接力促国家项目落地

上月10日,医院门诊七楼会议室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关于子宫肌瘤介入微创规范化诊疗培训。由医院韩新巍教授团队主讲,医院的介入科、妇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医生78人听课。此次培训也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进行同步直播。

此次培训班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和医院微创介入中心承办。为何国家级培训在医院举办?时间指针拨回到年底,为加大落实国务院医改政策、加快项目建设,副市长范宇新、市卫健委主任常树风与医院有关负责同志多次主动赴京,积极对接微创介入中心项目,最终争取到该项目在医院落地。

为此,医院组建项目建设工作专班,仅用1个多月时间建成了微创介入中心。该中心配备全国首台GE“滑轨CT+DSA”一体化系统,构建了“一站式”微创介入诊疗服务平台。项目建成后,医院试点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域医疗卫生介入专科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去年4月22日,该中心获评国家卫健委教育培训基地,承担国家级培训项目。截至目前,医院已承办了4场国家级介入专科能力提升相关培训,全市余人次参加。“介入中心建有5G数字手术室,能开展手术示教、远程会诊、手术指导等,医院、医院等合作,实现北京专家远程会诊等,致力于实现科研、临床和教学一体化。”介入中心主任刘振河说。

“这个项目不仅能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还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医院党委书记程吉东说。

强筋壮骨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上月1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迅速传遍医院每个科室:医院9个专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心血管内科就是其中之一。科室利用5年时间,由市级发展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诊疗技术也实现了一项项新突破。“这几年,我们不断开展新型诊疗项目,科室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术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克清说。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的背后不仅是诊疗技术的提升,更是人才队伍的强大。郑淑敏是产科的一名年轻骨干医生。6年前,她来到产科工作,期间,医院三甲复审,又亲历了科室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郑淑敏说,医院为年轻医生搭建成长平台,邀请业界一流专家来院开办讲座、指导业务,同时,选医院学习,帮助更多年轻医生练好“内功”。

截至目前,医院有硕士研究生余人、博士32人、博士后11人。高级职称人员余人,2人为市首席专家,9人为市卫生英才,20人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院知重负重、改革攻坚,只有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医院提供更好的平台。”医院院长杨宝贵说。

医院强起来

“王院长来了以后,我在卫生院就能治疗腰腿痛。”“有王大夫在,复杂骨折手术也不用去县城了。”在平原县张华镇中心卫生院,乡亲口中的王院长就是王金广,他是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年5月,他来到这里担任“业务院长”,得知当地及周边百姓腰腿痛比较严重,他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关节及周围痛点封闭注射治疗,并手把手将技术传授给卫生院的3位外科大夫。每周他坐诊时,慕名前来的患者有很多。在王金广的对接下,医院为卫生院捐赠了一台进口移动式术中X线透视机,借助这台先进设备,卫生院现在能开展微创骨科手术。

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自年10月开始,医院牵头成立远程卫星心电医联体,患者到基层医联体单位做心电图,影像都会传到医院心电中心进行阅片诊断。中心共有16名阅片专家,他们24小时轮值,确保2至5分钟内反馈诊断结果。截至目前,医院诊断及监测普通心电图24.6万人次,动态心电图约2.2万人次。

此外,医院还牵头成立胸痛中心联盟、房颤中心联盟、儿科医联体、内分泌专科医联体、神经内科医联体、肾内专科联盟、消化学科医联体等,与全市78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医院与成员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医院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人才培养、完善双向转诊等方面合作,医院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双方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医院医务部主任王太勇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

滕璐刘潇通讯员

郭吉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8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