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8日,韶关市迎来一场全国性学术盛会——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年会在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举办,多名规划与建设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共商乡村发展。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委区政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协办。
本届年会以“乡村振兴·美好家园”为主题,设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性和实施性、设计下乡与村庄建设、乡村产业振兴与运营、乡村治理与乡风文明四个议题。来自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与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进程中如何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如何发挥专业团队的支持作用、如何提升乡村的现代治理水平、如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度对话,并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和论坛,为乡村规划与建设传经送宝。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陈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振伟,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党委书记司聚民、副院长王世福教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武江区四套班子成员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年会。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陈央发言致辞
“小粮仓,大舞台,旧粮仓,新乡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巡视员陈央对本次年会选址的特色进行了这样的概括。他鼓励与会专家广东的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实践当中来,“把论文写在广东大地上,把规划落在岭南乡村中。”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发言致辞
“省住建厅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建设教育培训工作,支持有条件地区建立培训基地,先后建立了韶关市翁源县、梅州市蕉岭县以及江门市开平市等一批省级乡村建设培训基地,分批组织了全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培训班。”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耿辉介绍到,随着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首期工程的完工,省住建厅将进一步支持韶关市开展多种类型乡建人才培训,为本地乃至全省培养一批岭南乡建专业人才和管理队伍。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发言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抗战期间部分系所迁徒云南后又辗转至韶关市坪石镇,成为了当时华南教育及学术抗战中心。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会,同时表达对华南建筑前辈坚持办学、推动战时中国建筑教育存续发展的敬意。”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指出,作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的建筑老八校,华南理工大学充分发挥建筑学院在建筑历史文化和亚热带建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深入组织师生积极探索“研、学、产、用”一体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模式,在广东及全国各地深入开展了多项乡村规划研究与建设实践。最早的乡村规划实践,则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是国内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首开先河的高校之一。据了解,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共建了“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学院的师生队伍长期致力于全国各地村镇规划的编制中,创新探索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乡建模式,在韶关市武江区、翁源县等地贫困村庄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振伟发言致辞
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凌振伟介绍,自年起,韶关市在全域范围全面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建设,现已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并通过对土地、房屋、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价值进行合理评定,科学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提升了乡村风貌,盘活了“沉睡的”土地,为乡村振兴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初步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
“本次年会报告内容涵盖村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以及治理等多个领域,极具深度、广度,是我市向各位领导、专家、教授求学问道的绝佳机会。”凌振伟表示,此次年会选址韶关市对韶关市乡村振兴工作的肯定,希望专家多为韶关市乡村振兴工作出谋划策。
专家传经乡村规划与建设新路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做主旨报告
在年会主旨报告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带来了题为“国土空间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的主旨报告,他针对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村庄规划也面临新的变革,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出了相关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顾问李京生做主旨报告
围绕山村的价值与困境、山村发展的基础、山村规划的基本思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京生带来了题为《山村发展的前景与规划》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山村规划需要从生物多样性到村民收入的多元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与自利性,以及合理的用地结构与景观特色的塑造三个层面进行考虑。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叶红教授做主旨报告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叶红教授做了题为《湾区时代乡村振兴——乡村规划与设计的新思考新模式》的主旨报告,她提出湾区时代的广东乡村发展正是乡土中国走向城乡中国的缩影,以“城乡关系-乡村振兴与发展-乡村规划与设计”视角思考乡村才能真正触碰到城乡关系以及三农的根本问题。“湾区时代需要差异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更需要注重的是高速城镇化的场景下如何调配公共财政和市场资本的杠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做主旨报告
自年起,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通过对南粤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有效推动了广东省古村落保护和精准扶贫工作。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曹劲研究员作主旨报告,报告的题目是《南北通融八方汇流——南粤古驿道上的村落保护与振兴》,他围绕古驿道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如何对广东省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发挥作用的,如何促进沿线村庄的发展进行了解读。
高校师生规划方案竞赛同绘美丽乡村新蓝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栾峰同志宣读“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表彰决定
年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栾峰同志宣读了“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的表彰决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唐双等同学的“共缔造,兴冲下”荣获方案竞赛单元一等奖及最佳研究奖,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杜雅星等同学的“三‘生’万物,‘厕’生其间”设计获得了乡村户厕设计竞赛单元一等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顾问李京生作竞赛点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但文红作竞赛点评
区-镇-村-专业队伍多方联动营造粤北地区城乡融合武江样板
韶关市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美照(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