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9月29日召开抓项目促投资奋战天动员大会,吹响抓项目建设的号角以来,工商业、城市经营建设、医疗卫生建设、教育建设、农业建设、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7个项目攻坚组团,都能做到发挥各自组团优势,协调统筹推进项目建设。”近日,在实地走访调研“奋战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韶关武江区委书记颜亮表示,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该区各部门各单位更要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准确把握形势,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担当和作为体现在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上,坚决完成目标任务。
调研组前往武江区科创园,调研武江区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情况。
年以来,在建立“6+4”领导干部带头抓项目机制的基础上,武江区推出重点建设项目组团攻坚方案和八项制度,制定《武江区年下半年促投资行动方案》和《武江区抓项目促投资奋战天攻坚方案》,积极谋划新发展平台,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促进投资增长。
数据显示,在疫情影响压力之下,武江区充分发挥组团攻坚作用,年1至11月,武江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实现扭负为正,武江区挂点的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区重点项目完成50.3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8.99%。
抓党建聚合力
七个攻坚组团,落实制度方案
为了凝聚全区之力攻坚项目,武江区先后于年3月、年4月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和7个项目攻坚组团,并在组团上建立党支部,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项目,区四套班子成员任组团党支部书记,带领团队一起攻坚,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工作进度亲自督办,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立在工地上,让党徽在一线闪耀、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武江区召开抓项目促投资奋战天动员大会现场。陈励摄
为集中全区力量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落实区领导带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机制,去年出台的《年武江区重点建设项目组团攻坚工作方案》提出,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临时党支部建立在项目建设上,按照“组团包干,责任到人,分类实施,全流程推进”的原则,抢抓机遇、全盘谋划、通力合作、精准用力,攻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抗击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细看组团安排,武江区可谓尽心谋划。该区组建1个重大问题协调处置组和1个项目审批、招标协调组,主要负责项目问题的综合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协调处置组的书记由区委书记颜亮担任,项目审批、招标协调组的书记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伟平担任。组建工商业项目、城市经营建设项目、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教育建设项目、农业建设项目、城市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等7个类别的项目建设组团,负责分类推进区委、区政府明确的重点建设项目。
在《方案》的推动下,各项目业主单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项目各项工作;各组团成员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坚决按时完成组团下达的工作任务,保障项目如期推进。
为了加快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武江区重点建设项目组团八项制度》的出台,进一步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组团工作有序高效。周例会研究工作、分层级问题解决、项目工作科学决策、谋划包装储备项目、项目精细化管理、项目滚动实施、项目工作后进督导、组团工作月度评估……八项制度为促进武江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建设项目组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组团按照武江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每周例会制度,并结合组团会议提出的“每周一工作预告、半月一问题汇总、每月一工作清单”等工作要求,对项目各阶段的存在问题进行重点研讨、科学决策,先后解决了在项目推进中遇到的30余个关键问题,确保项目稳步推进。同时,组团积极落实分层级问题解决制度,及时反馈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跨部门问题,统筹解决。而对于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碰头会的方式,召集相关人员及行业专家多次会后碰面,共商对策。通过执行该制度,先后反映问题近10个并得到及时反馈,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谋项目要实际
压实投资成本为民谋更大福利
年11月底,医院项目动工,该项目总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总投资3.1亿元,规划床位张,医院标准建设。项目已列入广东省年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纳入年省重点项目管理。
医院效果图。
医院的建设,填补了武医院的短板,为武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有助于健全武江医疗卫生体系和紧密型县域医联体的建设,提升龙归城乡融合产业园品质,对武江区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成为武江区医疗卫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医院建成后可服务龙归、江湾、西联、白土片区近10万居民,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
此外,医院、西河镇卫生院和江湾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的建设和推进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这都得益于该区医疗卫生建设项目组团着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补齐基层公共卫生短板等方面的努力。该区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医院项目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建设事宜,区委、区政府成立武江区“三园两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和区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医院项目统筹协调,经常过问、指导、督促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进展稳步推进。
武江区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和自身工作实际来谋划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确保项目符合武江实际、符合发展需要、符合群众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实用为先、节约高效的原则,武江区将实事求是精神贯穿项目规划、选址、设计、建设全过程,反复思考研究,确保将每个项目都打造成为精品工程。
农业建设项目组团在项目推进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快速、项目流程合规、成本控制到位”的工作要求,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充分论证。单是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概念性设计方案经过多家设计单位的综合对比,进行了多次优化完善,最终使概念性设计和工程内容更加务实,经区委书记、区长及组团领导的严格把关,节约投资成本约万元,有效压实了项目成本。
教育建设项目组团根据组团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制定责任分工方案,明确组团成员单位在项目推进各环节的目标任务,并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重实效抓到底
“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
项目图纸要变成现实、项目愿景要变成实景,必须靠硬碰硬、实打实的拼搏和奋斗。
该区各大攻坚组团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建立起“说到做到、责任到人”考评机制和“月清单、周任务”强化落实机制,对项目任务限定时间节点、责任落实到个人。
上线武江督查系统,确保项目督办事项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年以来,武江区始终坚持反复抓,通过定期开展“回头看”、召开系列现场会等方式,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力争做到“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
各组团强化各单位间的互动协调,做到“劲往一处使、力往一流争、责任一口清”,加强组员间、部门间、领域间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将重大情况、特殊情况及时反馈、上报,确保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该区教育建设项目组团倒排工期推进项目各环节建设,建立项目建设台账,明确各关键节点的完成时间,并落实动态管理、节点跟踪机制,及时更新台账内容,有计划地推动项目建设各个环节。
年以来,该区工商业项目组团凝心聚力、精心谋划、埋头苦干,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武江科创园是武江区二次创业重要的载体,承担了承载韶关市区创新产业的任务,重点围绕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集科技研发、产业转化、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创新产业链条。武江科创园自年6月28日动工以来,仅用不足90天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于9月底基本实现一期项目主体完工,天紫路演中心仅用短短29天就实现了由区委决策到完工并初步交付使用,践行了武江区“奋勇争先、加油实干”的创业精神和武江速度。
武江城乡融合产业园是武江区产业建设的主战场。园区首期重点引入智慧农林装备、医疗健康器械等“链主”企业,以高品质精品农业为辅助,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城乡、产城有机融合,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真正成为在高质量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粤北生态园区。产业园建成后,将打通产业园区及周边村镇南北通道,成为武江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
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一桥一路”项目已正式动工,图为“一桥一路”项目效果图。
武江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七通一平和冷链仓储、检测中心配套已于年10月开工建设,年初即可承载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驻。
武江区加大中心城区都市型产业的培育力度,科创园落成后成为市区创新产业的载体。
“抓好产业平台建设事关武江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产业组团深知使命的光荣和沉甸甸的责任,组团各成员单位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排除思想障碍,坚定信心、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为二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武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唐音
杨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