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源头多产融合富乡村渭源县推进乡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云祥

渭源县因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渭源县汇集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力量,乡村振兴步伐明显加快,县域农业产业凸显出爆发式成长之势。截至目前,全县集合当地良好的种薯、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蔬菜、花卉、光伏、食用菌等新兴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上台阶。

农业经济见效快

阳春三月,渭源县温棚里的蔬菜、花卉春意浓浓,蔬菜碧绿,鲜花含苞欲放。在五竹镇渭河源村,这里的气温已经回升,村民开始整修田地,春耕备耕工作正在进行。

“年我家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当年从合作社免费领养了5只羊,现在每年得到合作社元的分红收入,出售羔羊收入多元,每年家庭收入可达6万多元,家庭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五竹镇渭河源村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王桂玲说,以前丈夫在新疆打工,一年回一次家,现在丈夫在村里的养殖合作社打工,不但每月有多元的工资,也能照顾家庭。

记者了解到,渭源县以产业富民为主抓手,结合全县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种植、养殖等为主的产业链,全县农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渭源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浪小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5.79亿元,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增长10.6%;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83.6万吨,年产药材9.1万吨,全县现代畜草业全产业链发展规模养殖场个,蔬菜、食用菌、花卉种植总面积达8.2万亩。”

渭源县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渭源白条党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列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这为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振兴有方法

行走在渭源乡村,养殖业、种植业等布满山乡,到处可见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这几年来,全县推进科技强农,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各村合作社规范运营。”浪小峰说,全县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一批农业企业实现了壮大发展。

王桂玲说,乡村产业发展,带动了全村大变化,以往的烂泥路如今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混凝土硬化村道,房屋建得很漂亮。

王桂玲家养羊有了较好收入,打算以后还要扩大养殖规模。

渭源县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之时,重点打造“中药材、马铃薯、畜草产品加工和文旅产品开发”四大产业集群,完善延伸农特产品加工、种子种业、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产业链,今年全县计划完成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3万亩、35万亩、8.5万亩,新建50个农业产业基地,构建覆盖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运输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渭源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渭源县探索出“产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得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集群发展,竭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大程度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多产融合富乡村

今日的渭源,正在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先行区”“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西北绿色肉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和“甘肃高原夏菜生产基地”。一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渭源县正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今年计划新建卫生户厕座、硬化村组道路公里,确保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稳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大力推进农村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乡村治理活力。

“全县正在打造规模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现代种业和农业品牌创建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人居环境和产业质量双提升。”浪小峰说,全县正在建设“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低碳绿色、智慧运营”的标准化产业园区,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振兴中药材、马铃薯、畜草、花卉、文旅等产业为主的川河经济带,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收益,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渭源县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领域,对全县乡村建设进行了高质量规划,分年度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行动,高质量创建乡村建设行动先行区,着力增强乡村文明程度。

渭源县通过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行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4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