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风正劲
——渭源县以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初夏时节,走进渭源大地的项目建设现场,各项工程深入推进,建设场面如火如荼。目前,渭源县已策划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个、总投资.05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个,总投资.75亿元;续建项目47个,总投资87.85亿元;新建项目个,总投资.51亿元。
五年来,渭源县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亿元,是年底的1.3倍,年均增长7%;实施项目项,完成投资亿元,兰渝铁路、渭武高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通车,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6%;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4项,到位资金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位统筹强化保障抓落实
今年以来,渭源县锚定追赶发展目标,抢先抓早、强化保障,高质量推动项目工作,共谋划实施清单项目项,总投资.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4.6亿元。
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保民生的理念,一切盯着项目看、围着项目转、扭住项目干,坚持“高位调度、集成作战、扁平协调、一体办理”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影响项目进度的堵点难点。
“各项目建设主体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季节,加强要素保障、狠抓工程质量,科学组织施工、力保生产安全,抢时间、赶进度,全过程靠前抓服务、抓落实,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一流工程、样板工程。”渭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坚持以项目定奖惩,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督考和结果运用,通过人人出力、人人流汗,保障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为加快项目建设,渭源县对在谈项目重点对接、跟踪推进,促进项目落地签约。对在建项目实行台账管理、专班推进,及时破解难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了项目多开工、快建设、早达效。”渭源县发改局负责人王彦斌介绍,截至目前,列入市列投资清单的86个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达%,完成投资12.1亿元,占上半年年度计划任务的93.7%。
成效凸显幸福指数“节节高”
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绿树环绕,白墙青瓦的庭院鳞次栉比。67岁的搬迁户刘正德乐呵呵地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
在搬迁以前,刘正德家住在上湾镇杨家寺村大山社,山高沟深,公路没有修通,赶集就得一天。一家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天黑了才能歇下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如今,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里,刘正德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一家住进了镇里的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甜。”
搬进集中安置点区的刘正德有了新工作,干上了村里的保洁员。这一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按小时计算,每小时10元,每月下来能挣两千多元,加上儿子、儿媳通过劳务输出务工收入,全家年收入有6万多元。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渭源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累计投资5.8亿元。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实现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均可实现就业,完成拆旧复垦任务,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
超前行动项目建设花竞开
渭源县围绕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结合“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
目前,占地面积39亩、总投资1.26亿元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工程项目,已完成生活垃圾热解车间、餐厨垃圾处理车间、综合办公楼、消防水池等主体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已进场安装,预计8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可以有效提升全县垃圾处置能力水平,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达到%。”渭源县住建局局长张百灵介绍说。
据悉,渭源县共谋划实施总投资71.04亿元的重点项目48项,涵盖市政道路建设、排水供热管网改造、垃圾分类处理、城区绿地提升改造、房产开发及棚户区改造五个方面,为追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添新翼
近年来,渭源县坚持把发展文旅产业作为强县域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撑点,抢抓政策机遇,按照“一县一方案、一年一清单、一季一调度”的要求,深挖产业潜力,细化任务、项目和活动“三张清单”,靠实责任、强化措施,激发追赶发展活力,深入谋划推动好的文旅项目落地见效。今年,全县计划实施23个文旅产业发展项目,年内全部完成投资。
在抓好精品景区建设的基础上,渭源县还以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为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与此同时,该县策划“一月一活动、一季一赛事”文体旅活动53项,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把‘互联网+’的思维融入文旅产业,创新微电影等多种宣传推介方式,培养导游队伍,全力营造‘人人说旅游、人人是导游’的良好氛围。”渭源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纲说,全县融合“六大要素”,打响“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旅游品牌,力争到年底,游客总数突破万人次,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以上。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在渭源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个个项目如同一根根坚实的桩基,支撑起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